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4-9-20 12:24 编辑
家长喜欢对孩子“滔滔不绝”讲道理,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对孩子要求高,要求多。各种要求层出不穷,而且期待孩子做到最好。二是父母总觉得孩子不听话,认为自己多说一说,孩子就会听进去了。而孩子则对家长所谓的“讲道理”不买账。一方面,孩子注意力有限,父母长篇大论时,孩子根本抓不住重点,不知道父母们想要表达什么。 另一方面,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没有成人的阅历,很多事情没经历过,也就无法理解。根据孩子的特性和认知情况,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有黄金法则的:即讲够“三个要点”就行了,“三个要点”具体指,描述实际情况、说清楚原因、提供解决方案。 要点一:描述实际情况。家长跟孩子讲道理前,要交待自己所指的是哪一个事件明确想让孩子干什么或不干什么。比如:“你今早起晚了,出门没吃早饭,下次要吃早饭。” 要点二:说清楚原因。孩子认知有限,父母讲道理时,语句要简单些,不要长篇大论。否则即使讲得再清楚,孩子也不见得能领会。比如,让孩子好好吃饭,就可以以孩子身高、健康的角度告诉他们吃饭的重要性。 要点三:提供解决方案。很多父母和孩子讲道理时习惯性否定孩子的做法,但往往又不提供新建议或引导孩子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无所适从。父母要调整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启发孩子自己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是感性的,习惯从自身感觉出发理解大人们所说的道理,而且孩子的容错能力有限,如果父母和孩子讲道理时带给孩子大量、不好的体验和感受,会让他们产生逃避心理,导致今后不管家长说得有没有道理,都一概不理。 -------(摘自《父母必读》张健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