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家长往往困惑:应该管什么不应该管什么?如何掌握对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帮助而不束缚孩子的成长?“当代教育MJ”、ZL\WMJ为家长指点迷津。 别做“直升机家长”和“甩手掌柜” 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一类是“直升机家长”,恨不得全天候对孩子紧盯不放,试图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另一种情况则完全不管,放任自流。 这两类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成长,“直SJ家长”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或附属品,忽视了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独立人格。“甩手掌柜”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另一个极端。家长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应该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给予孩子爱和帮助,孩子才能得到滋养,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表率、习惯和情绪,家长不能撒手 身教重于言传,家长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样。身为家长,第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在对孩子提出要求自己前,先反省一下自己:我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自己做到了吗?我平时的言行有没有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家长还有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习惯。表达、阅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会对孩子一生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有的孩子说话很冲,语气生硬,让人听了不舒服,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家庭语言暴力,批评孩子时不要“下结论”或“贴标签”。孩子一旦开始阅读,就进入了自主学习的状态,阅读能使人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增强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坚持运动不仅让孩子身体强壮,培养运动中的团体合作意识、规则意识、情绪控制能力等,还能塑造人的坚毅品格。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只要吃饱穿暖不生病就能健康长大,实际上并非如此。家长不管工作多么忙碌、精力多么有限,在孩子回家后也最好关注一下他的情绪。孩子在学校处于紧张竞争的气氛中,回到家后要让他舒缓一下压力。当感觉到孩子有情绪方面的困扰时,及时了解原因进行疏导。 家长适当放手,孩子才有成长空间 不少家长总是容易过度关注孩子,“关心则乱”,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克服自己的控制欲。 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的学业任务。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家长应允许孩子有做错题的机会和失败的体验,让孩子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学会成长。 不要替孩子决定他的兴趣爱好。很多家长往往按自己的喜好或功利化目的设计、决定孩子的兴趣方向,导致孩子痛苦不堪。家长应该提供丰富的机会,让孩子广泛接触各种项目;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会找到真正的兴趣爱好。家长可以提供建议,但应该充分相信孩子的分辨和选择能力,不要事事替孩子做主。 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学校生活。家长应该尊重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和规律性,对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建言但不要过多干预,不随意批评学校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关注但不要反应过度。 (摘自《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