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4-9-2 09:00 编辑
“双重标准”是指对待人或事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做事双标令人厌烦,但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育儿时也常常犯这种错,给孩子带来很大伤害。 情绪化双标。面对孩子同样的表现,有些父母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评判标准不同。比如,孩子考试得了90分,父母高兴时就大加奖赏,心情不好时就发火批评:“你怎么考的?那10分是怎么丢的?”赏罚缺乏一致的评判标准,会让孩子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措,甚至让孩子觉得自己成绩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把父母哄高兴。父母应奖罚分明,事前制定清晰的赏罚标准,对事不对人。情绪波动时要平复情绪,头脑冷静,按同一标准处理问题。 对自己和孩子双标。这样的父母“高标准要求孩子,低标准要求自己”。比如,有的家长不让孩子吃零食,自己却贪吃油炸食品、喝甜饮料;让孩子早起早睡,自己却经常熬夜、睡懒觉。对自己和孩子标准不统一,容易让孩子内心不服,产生逆反心理。正人者先正已,家长应先管好自己,再教育孩子,这样才有说服力。家长如果在某方面与孩子一样表现不佳,可以与孩子约法三章,互相监督,一起努力,让孩子感受到与父母同行的正能量。 对学习和生活双标。有的父母在学习上对孩子高标准,在生活上却是低标准,还不让孩子玩耍娱乐。这种双标准会让孩子心生怨气,内心不爽;沉重的学业压力得不到放松,让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父母要平衡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孩子吃好点、穿好点。玩耍娱乐既是孩子成长中的必需品,也是调味品,可帮孩子释放压力,高效学习。 对不同子女双标。有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有的父母对自己喜爱的孩子要求宽松,对不喜爱的孩子要求严格。比如,小宝摔东西,父母看着还笑,而大宝摔东西,父母却又骂又打。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心理容易失衡,缺少自信。这种区别对待,会让他怨恨父母,怨恨那个被宠爱的孩子,亲情被仇恨所代替。家长应一碗水端平,平等对待。 对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双标。有的家长喜欢拿自家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家孩子的优点作比较,只看到缺点,甚至看不到优点。父母的动机是通过高标准严要求,让自己的 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但这种不对等的比较,会让孩子越来越沮丧,自信心、自尊心严重受挫。家长要把横向比较变为纵向比较,将孩子的今天与昨天比,越比越进步;家长还要放大孩子亮点,善待孩子的不足,多一些宽容与鼓励。 -----(摘自《生命时报》琚金民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