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6句话伤孩子自尊

0
回复
58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2 12: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4-2-22 12:04 编辑

      “我早就说”。场景1:毛毛开心地拿着满分成绩单给妈妈看。妈妈却说:“我早就说你能考100分,过去考不好就是不努力。”解析:“我早就说”带有对比、翻旧账的意思,孩子不仅感受不到被赞扬的愉悦,还有被批评的挫折。因此,和孩子说话要懂得“刹车”,做对了给予鼓励,切勿出现这样翻旧账的话语。
      “不行、不可以”。场景2:洋洋放学回家开电视,妈妈就会粗暴地关掉电视,说:“不可以看电视”;洋洋想吃糖,妈妈也板着脸教训说“不行”。解析:家长主观认定不好的事,往往会武断地禁止孩子去做,却不告诉孩子原因。孩子很迷茫,不知为何不可以,长大后不知道变通,行为模式僵化,甚至可能发展出对立型人格。因此,家长说“不可以”前,应说明为什么“不可以”。
       “等一下”。场景3:特特从幼儿园回来,总想跟爸爸分享一些新鲜事,但爸爸总是对着电脑忙,心不在焉地说:“爸爸正在忙,你等一下。”解析:大人总是很忙,和孩子说过“等一下”后往往就没了下文。孩子次次满心期待,却总被冷落在一边,会逐渐觉得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失去信任感。建议家长先理解地重复孩子的话语,然后诚恳地表明自己在忙。
       “你看你”。场景4:东东帮家里打扫卫生,拖把上的脏水却甩到墙上了,妈妈气得大吼说:“你看你!叫你别添乱!”解析:两三岁正是自尊心开始萌芽的时候,正面经验的累积才能建立自尊,而随便批评、嘲讽、指责会让孩子只感受到家长愤怒和生气,却不知道错在哪儿,容易生成自我价值贬低。因此,父母在表达不满情绪时,可以换个说法。比如提醒孩子:“你帮妈妈拖地真是太棒了,但要小心,不要用力甩。”然后教孩子如何正确拿拖把。
       “你一定要”。场景5:爸爸妈妈要带小雅去串门,临走前一个劲叮咛:“到了别人家,你一定要老老实实地坐着,别乱跑。”解析:这类命令式口吻往往容易让孩子产生不被信任感。要把孩子当大人,让他理解“为什么要这样么做”,而不是单纯命令,孩子将来不会缺乏判断力。不妨对孩子说:“如果有个小朋友来咱们家,到处乱跑,还拿走你的玩具,你会开心吗?”用情景置换的方式教育孩子。
       “不要吵”。场景6:爸爸回家就一头扎进书房加班,豆豆却在客厅跑来跑去。爸爸忍无可忍,大吼一声:“不要吵!”解析:“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的时候自然会发出声音,因此父母要给孩子充足的游戏空间,然后再教育孩子何时需要安静。不妨为孩子安排一段户外玩耍的时间,或者在家中安排合适的区域,让孩子充分玩耍。若得到足够的游戏时间,孩子仍在家吵闹,父母就要明确地告诉他,可以玩游戏,但不能妨碍到别人。
------(摘自《某网》马健文 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热帖推荐

更多+

最新资讯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