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3-11-30 09:50 编辑
“妈妈,我不想成为?,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网上一篇《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短文,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这篇短文说的其实是很基本的道理——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人生选择,不要逼迫他们成龙成凤。 我们很多家长,从小就给孩子树立远大理想,让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模式奋斗,要他们长大后当官发财,做科学家、文学家。可最终大官的官位只有那么多,富豪榜百强也就100人,科学家、文学家也算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会成为“普通人”。分析很多家庭的故事,情节很雷同,基本上是:孩子年少时,父母对他们寄予厚望,让他们学这学那,但多数孩子实在难以承受,于是父母很失望,最后无奈接受孩子“就是一个普通人”的现实。如果父母们从一开始就愿意接受“孩子普通”的现实,也就更会鼓励孩子体验做一个普通人的快乐。 在国外,大多家长早就知道,无论如何,社会只有10%的精英,80%的学生会是十分普通的,还有大约10%的孩子因为某些原因,可能成为被救济的群体。所以,他们倡导个性和兴趣。数学好是人才,手工做得好也是人才。在这些国家,没有像我国的升学考试制度。他们的行业差别不大,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享有的社会福利是一样的。大家毫不掩饰对自己工作的喜爱,哪怕是做一名园丁。 我们不愿意让孩子成为“普通人”,那是因为普通人在社会上往往意味着地位低、得不到足够的尊重。还有的原因是“面子”,我们渴求别人对自己家庭的精彩喝彩,却忽视了让孩子做最快乐的自己。 教育的实质是让每个人的生活更美好,让孩子们每天有进步,并从进步中感受到快乐。如果有这样的心境,孩子们的童年将是快乐的,因为他们为自己活,而不是为别人而活。要走到那一步,我们社会、教育还有很多事要做。 ----(摘自《某报》熊丙奇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