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孩子受不了批评怎么办?

0
回复
56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0 09: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受不了批评,似乎是个普遍现象。孩子出错了,刚刚批评几句,甚至有时候只是说话语气重了些,孩子可能就噘起嘴,闹半天情绪,惹得很多家长左右犯难。
乐乐妈:“我们家孩子一点批评也接受不了,昨天她把杯子打碎了,我只是说了句‘怎么这么不小心’,她马上就大哭起来,而且一直不和我说话,直到我们去哄她、夸她,她才停止哭闹。请问我怎样才能让孩子既能接受表扬,也能适当接受批评呢?”
孩子为什么不接受批评?
一般来说,3岁以上的孩子对是非问题已经有了一些基本判断了,因此,如果他出错了,家长就事论事地指出来,孩子通常还是能够接受的,如果孩子不能接受批评,通常来说,可能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有些家长对孩子表扬过多。很多父母爱某些教育理念的影响,总是把“你真捧”挂在嘴边上,不管孩子实际做得如何,习惯性地进行无原则的夸奖。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错觉,觉得自己真的做什么都最捧,什么都做得很好了,渐渐地就变得不虚心甚至过于自信了,内心也变得更脆弱了。这种情况下,孩子通常会买力地表现,并期待家长更多的肯定和表扬,然而他还太小了,出错总是难免的,如果家长因此批评他,他觉得长期以来的荣誉都毁掉了,内心是很难接受的。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严。这种情况和上面的情形正好相反,有的家长认为“棍棒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孩子怎么表扬家长都不愿意,平时没有批评就算表扬了,有时候甚至吹毛求疵,对孩子未犯的错误也是提前警告,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心里反感这样的说法,自然就会抗拒批评。
孩子要成长,犯错误是必然的,如果只能听表扬,他就认识不到问题,更谈不上改正了。为了孩子的将来,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学习一些批评技巧,还是很有必要的。
                对孩子的批评要少而精
批评越泛滥,效果越差。家长要做有心人,预见孩子可能出现的状况,尽量把事后批评化为事前提醒,对提醒后仍出错的行为则进行批评。不提醒孩子注意事项,一遇孩子出错,批评就脱口而出,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孩子小没有生活经验,但我们家长经验丰富,比如孩子将水杯放在桌子边缘处、在家里扔垫子玩、画画时可能会在白墙上涂鸦等等,如果家长及时提醒,就可能避免杯子摔碎、砸到吊灯、弄脏墙壁等问题。
如果是因为经验缺乏所导致的错误,最好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分析总结,最好主动进行自我批评,以引导孩子主动认识问题。
批评公式:叙述错误事实+确认相应惩罚+表达你的期望
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以后不再重犯,由于批评语言的尖锐性,对孩子进行批评时,必须像做手术一样精准,而绝不能随心所欲发泄情绪。建议采用下述公式进行批评:叙述错误事实+确认相应惩罚+表达你的期望。
叙述错误事实。和孩子确认,他做了什么,把他做错的事情说清楚,说明错误的性质以及造成的损害,不扩大不缩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确实错了。
确认相应惩罚。根据孩子出错造成的损害,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使你感到难过、痛苦、痛心等等,为了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将会进行相应的惩罚。有些父母不赞成对孩子惩罚,但从实践来看,偶尔惩罚比泛滥和说教效果要好很多。
表达你的期望。孩子依然是一个好孩子,只是做错了这一件事,你依然对他充满信心,相信他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能够做对、做好。
批评意见要一致
很多家庭“严父慈母”,在教育孩子尤其是批评孩子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并非好做法。当孩子犯错后,如果父母意见不一致,孩子就不会去认识和改正错误,而是积极去寻找庇护,甚至可能因此变得肆无忌惮。如果这样,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此,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一定要沟通一致,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努力,这样才能让孩子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温馨提示:批评要对事不对人
有情绪化倾向的家长,有可能把孩子某次错误行为升级为品性问题,这种破坏性的批评,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贬损其自我价值,并使孩子更不愿意改正错误。比如,孩子特别喜欢小伙伴的玩具,想玩却得不到,于是偷过来玩,妈妈千万不要瞪着孩子责问:“你怎么能做小偷呢?”类似还有孩子偶尔打架,就说孩子暴力;孩子偶尔不做作业,就说孩子懒惰等。
(摘自《父母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热帖推荐

更多+

最新资讯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