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穷养”不是刻意吃差穿破

0
回复
130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9 09: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3-8-29 09:03 编辑

     作为一个家庭教育话题,“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做到了经久不息争议不断。近日,一位网友的话挺有启发:穷养男孩的意思是,预设男孩将来离开父母会遇到很多苦难被社会毒打时只能靠自己;富养女孩的意思是,预设女孩将来一定会遇到一个天命之子把她当心肝宝贝,宠到天上去。穷养男孩的方法是对的,因为他真的会被社会毒打。富养女孩的方法是不对的,因为她也会被社会毒打。
     真实的社会鱼龙混杂,好人多但也不乏坏人。以洁癖十足的“富养术”防骗,靠不住。青岛一名富家女在网上结识一名小自己7岁的男孩,两人见面后很快坠入爱河。后来,男孩染上赌博恶习,欺骗女子家人朋友共计一百多万。这   类事的教训在于,女孩在原生家庭中养尊处优,对钱毫不敏感,当所爱之人伸手时,自然倾襄相授。此类女孩既富贵又单纯,遇人不淑概率更大。
      社会预期男孩将来要挣钱养家,成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早点适应社会很有必要。而同时假设女孩没有这个压力,不过女孩也有成为养成独立、自尊自爱人格的需要,因此应该尽力离开“富养”误区,打破童话式生活的窠臼,辨得韭麦,识得人间烟火。
     但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家庭已经到了不论男孩女孩一股脑“富养”的地步。家境好的孩子予取予求不用多言,家境一般的,也往往把最好的让给子女。父母吃寡淡“鱼尾”,鲜美“鱼身”给子女,几成惯例。
      超出经济能力富养子女,孩子只会以为获得这份特别关爱是理所当然的,到了社会上,也以为自己只能被宠、被哄,受不得任何委屈。但他们很快发现,自己并不是全世界的中心。社会上的人又不是“父母”,谁惯着你?于是在巨大的落差面前,心态也发生巨变,不是变成极度卑微的社会边缘人,就是维持着幼年心智。
     要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还是要设法增加孩子对世界的认识。纸上的教育不如一次真实的社会体验更有力。友人的孩子也曾经被宠过,上大学后,做母亲的找到一家快递店,让孩子利用假期送快递。经此实践,孩子变得懂事多了。
     穷养的意义显而易见,但穷养并不是刻意降低生活标准,将原来可以提供或应该提供的条件一并没收。在物质条件上,父母和子女保持一种正常情状,该怎么用度就怎么用度,足矣。但父母应该告诉子女,若是生活富足,那是父母努力的结果,并不是你就得的,今后你只有自己打拼,才能过上同样的、更好的日子;若是生活不如意,那也不必苛责父母打肿脸充胖子,改变命运只能靠你自己。总之,让孩子正确认识家庭的状况,并通过种种渠道把孩子从家庭的温柔港湾适当“推出去”,了解社会的面貌和实质,增进常识感。
     父母对子女的引导,最终还是应该与社会对一个成年人的要求“接轨”。社会上,彼此是对等的关系。有的人担心过早让子女吃苦、接触社会的“阴暗面”,未免残忍。但应该自问的是,是这样做残忍,还是将来子女被社会“毒打”得惊慌失措、毫无还手之力更残忍?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就能在富养穷养命题上保持正确的解题途径,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让孩子少走弯路。
-------(摘自《南方周末》刘方志 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热帖推荐

更多+

最新资讯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