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学霸”的父母长什么样

0
回复
254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2 11: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3-6-22 11:52 编辑

    教育,是言传身教,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抱怨孩子不自觉、偷懒、沉迷网络的时候,反观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好了榜样。别人家的孩子能成为“学霸”,不否认有基因因素,但跟父母的引导也分不开。
不死磕知识,教孩子方法论
       所谓死磕知识,就是每天晚上兢兢业业陪读,孩子一道题不会做,能给他讲上十遍八遍,非要把自己讲得心肌梗塞的那种死磕父母。
    “学霸”父母更愿意在指导孩子方法论上下功夫。知乎网友wanyi讲述自己的经历,当年wanyi在上幼儿园大班,钢琴弹到巴赫,难得死去活来。父亲是个彻头彻尾的音乐盲,照理说他在专业领域帮不上什么忙。但父亲二话不说,回去就给答主做了一整周的练琴规划。
      “首先,他测定了工作总量,探索了每首曲子要练到合格需要多长时间。其次,他算了我每周练琴最多能多久,最后,他给我按照任务的紧急先后排了计划。”结果,无需任何人督促和监督,这一周答主遵循计划,乖乖完成了所有内容,甚至超额达到了老师的要求。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到震撼,原来正确的方法让一个完全不懂音乐的人,协助孩子达成练琴的目的,也可以让人破除恐惧,这就是方法论的力量。
       等答主上小学一、二年级时,父母手把手教她如何分析问题、明晰目的、制定计划,并不断复盘,增强规划的能力。
       三年级以后直到大学,父母都没操心过答主的具体的学习问题。后来,答主考进复旦大学,出国读研,靠的都是自主学习。
    父母懂方法论门槛很高,但有时候也可以很简单——比如放下手机多看看书,而不是只要求孩子去阅读。之前网上有个段子,有人问:莎士比亚和搞笑综艺,你选择看哪个?绝大部分选择看搞笑综艺。但问题变成:莎士比亚和搞笑综艺,你选择让孩子看哪个?家长们的选择就变成了莎士比亚。
       “学霸”父母,就是那些自己看“莎士比亚”,带孩子远离低级趣味存在。
    记者采访过2020年湖南省文科壮元何润琪,他的父亲是普通的钢筋工人,自打润琪记事起,父亲就经常从城里买书给他看。不仅给他买书,父亲自己也爱看书,看完和他讨论一番。在父亲的引导下,何琪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他们善于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大多父母拼命鸡娃最终失败的例子:他们试图去控制孩子,盯着孩子的作业,规划他们的周末……最后成绩不涨,心态先崩了。原因是所有加诸在孩子身上的外力,总有一天会消失。只有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孩子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久。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孩子觉得,这一切都是我自己做到的。父母的控制欲的和孩子的自驱力,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当父母的控制欲低的时候,孩子的自驱力就会蓬勃生长。
他们更自律,意志力坚定
      “学霸”父母极少逼迫孩子做什么,他们对自己才是下狠手。我认识一位“学霸”妈妈,在孩子中考的时候一整年都没有看电视,回到家就把手机静音,不看一眼。她说,孩子在努力复习,我怎么拖他后脚呢?她能放弃大部分娱乐,我也可以做到。
      “学霸”家长嘴里的管,不是我们很多人嘴里的管。通常我们所说的管,实际上是监工、控制、干涉,替孩子做主。“我不管孩子”的潜台词是,我会管好我自己,把控制孩子的精力,用在自我控制。
    当然,也有可能父母做了一切父母能做的,孩子依然是个扶不起的“学渣”,但这也没关系。父母浇灌的自主、自驱、自律,会成为孩子漫长人生旅途和宝贵财富。他依然是一个成功的孩子,你也是成功的家长。
--------(摘自《搜狐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热帖推荐

更多+

最新资讯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