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孩子一次考试考砸了就一蹶不振,很久走不出阴影;有些孩子被老师批评两句就不愿再去学校;有些孩子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逃避……这些表现,都与孩子的心理复原力有关。 什么是复原力 复原力也称为“心理弹性”,指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重大压力或其他不利因素时,能够较快适应,重新振作起来的能力。一个人的复原力的形成,取决于平时怎样看待并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不幸。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主人公贾马尔便具备了超强复原力。他所经历的重大创伤事件比比皆是,可他最常忆起的却是一个无比美好的画面:阳光下、月台上,身着鹅黄色裙衫的女孩卡提姆仰脸微笑着注视他,明媚而灿烂。贾马尔具备了复原力的三个基本能力:第一,接受并战胜现实的能力。贾马尔的生活状态就是隐忍地面对悲惨命运同时又努力与命运抗争,包括从最初的设法逃命到后来的设法生存,再到设法兑现自己的承诺。第二,在危难时刻寻找生活真谛的能力。贾马尔无论遇到怎样的不幸,都始终保持善良和对友情的忠诚,体现了他的勇气和力量。第三,随机应变想出解决办法的能力。为寻找卡提姆,贾马尔想过各种办法,最终想到利用电视传媒这个工具,这种资源意识体现出了他非常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复原力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挫折。通常,复原力较弱的孩子,在面对消极事件时会产生错误认知,要么夸大挫折,将挫折个人化经,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要么把挫折普遍化,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全盘否定自己。因此,家长要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教他正确看待挫折,建立成长型思维。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可以说,“你只是这次没发挥好”“你只是这次没复习到位。”这样的解释方式会让孩子相信不如意的现实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并在面对下次挫折时更有勇气和信心,积极采取行动。 第二,教孩子处理负面情绪。不可否认,现在的中小学生要承受学习压力、成长压力、同伴竞争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方面的负面情绪成为威胁他们身心健康的隐患。因此,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教孩子正确看待和处理情绪,尤其是伤心、失望、生气等负面情绪。 管理情绪分两步走。第一步,要接纳、尊重并理解孩子,不粗暴地否定孩子的情绪,也不要制止孩子表达情绪。第二步,要教孩子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情况下,用正确的方式排解情绪。比如,孩子被老师冤枉了,家长可以通过正常渠道为孩子讨回公道。如果家长认为没必要小题大做,也可以带孩子跑步、做游戏、涂鸦、看电视、听音乐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尽快消散。 第三,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家长以为照顾孩子是爱孩子的表现,实际上是剥夺孩子体验真实生活、锻炼能力、收获经验的机会。家长不妨试试这样做:首先,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属于孩子自己的事,家长尽可能不插手。其次,舍得让孩子吃苦、受委曲。在安全范围内,允许孩子尝试、探索、犯错。再次,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不要急着帮助,要先问问孩子是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通过从旁提醒、协助,引导孩子积极动脑思考,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尤其是孩子自己的事,要多让他自己选择,并承担相应后果。 培养孩子的心理复原力,是为人父母的远见,也是给孩子一笔宝贵的财富。 (摘自《现代家长》云燕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