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在学生初中毕业以后开始实行普职分流,像德国甚至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开始为分流作准备。事实上,确实有一些孩子不适应继续读普通高中。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也较弱,现在的普通高中根本不适合他们。 很多家长也许没有想过,如果让这些孩子到普通高中去接受教育,他们会因为语数外成绩跟不上,很难继续学业。据我了解,职业学校的学生中,即便有的佼佼者勉强考上本科院校,也难通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四级这三门课程,也就是说他们很难顺利毕业。而一些家长一味地让孩子继续读高中、读本科,使孩子越读越厌学,越读越自卑。 教育的原则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因材施教。每个孩子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虽然职业学校的学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缺乏自信、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家长担心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去学习,没学到知识,人反而学坏了。但事实上,职业学校对学生行为规范方面的管理,远比普通高中严格的多。 某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说,不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我认为,同样不应该把教育分成三六九等。现在很多人一想到职业教育,就觉得职业学校里都是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进而认为职业教育也是低端教育。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职业学校里这些孩子不应该被贴上差生的标签。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是:他们到底适合接受什么教育,才能让他们的人生出彩?这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应该思考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我在留学的时候,发现每所学校里都有一个职业生涯中心,教孩子们做职业生涯规划。孩子和家长也可以一起去咨询有关未来的职业规划。通过开展生涯教育与指导,可以让家长对孩子有更深的认识。第一,自己的孩子是一块什么样的“材料”。第二,他适合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职业生涯)。第三,他需要接受什么样教育。第四,学校、家庭、社会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支持。这样的话,家长就不会那么焦虑了。而且,学生一旦有了目标,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英国建立的“国家资格框架”,强调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等值”,这样就不会出现学历至上的问题。你如果愿意考大学,就走学历教育的道路;你如果想早点就业,就去接受职业教育,去考职业资格证书,而且这不影响你将来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走哪一条路,完全由你自己选择。 某部在《制造业人才发展指南》中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在这里,我想对家长说:职业学校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不是一种失败的选择。不要一味地用爱的名义逼自己的孩子做这做那,全然不顾孩子真正对什么感兴趣。不要盲目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的孩子攀比,给孩子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职业教育并非一选定终身。你可以选择继续升学,升到专科、本科,甚至成为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整个人才培养的体系是开放的、贯通的。你也可以选择就业,再通过开放学、网络学等渠道继续学习,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 (摘自《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