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如何养出自律独立的孩子?

0
回复
108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4 09: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3-3-14 09:05 编辑

      好的教育永远需要父母的奋力托起,想要孩子在“双减”后脱颖而出,父母要做到“三不惯、两不管”。
孩子沉迷手机,不惯
     我们常说: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而毁掉孩子成绩最快速的方法,.....。
     成年人面对手机的诱惑都尚且难以自控,更不用说自制力差的孩子了。因此,在“双减”之后,与手机“争夺”孩子这件事,不仅不该放松,而且应该更加迫在眉睫。
孩子拖拉磨蹭,不惯
           “双减”政策中对作业量也有明确要求,很多孩子觉得反正时间多,作业少,可以慢慢写,结果玩着玩着,拖着拖着,到很晚才开始写作业。面对孩子的磨蹭,大多数父母采用了“催”这个简单直接的办法。但催促,也许短时间内有效,却容易让孩子形成对催促的依赖,而且过度的催促,也会催生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影响亲子关系。孩子是催不快的,他们拖拉磨蹭,大多数的病根其实都是缺乏时间规划能力。
     真正决定孩子成绩的,不是智商,而是孩子对时间的管理。拖拉磨蹭,看似是小毛病,不仅与孩子的学业密切相关,甚至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工作与社交。因此,父母在“双减”后,对于拖拉磨蹭的毛病不仅不能纵容,反而可以趁着作业少,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时间的管理。
孩子习惯不好,不惯
        孩子松绑了,压力减轻了,不会像之前那样精神紧绷地学习,但很多坏习惯浮现出来:好吃懒做,不爱运动,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这些坏习惯看似不是什么大毛病,但积累的越多,好习惯的养成就更困难,就越容易拖垮孩子。
        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不是输在智商,而是输在学习习惯。截然不同的学习习惯,也注定了这些孩子未来走向会全然相反。
      一个没有好习惯的孩子,会败给自己内心的欲望,最终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而习惯好的孩子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不浪费一点时间,内驱力也更足。哪有什么天生学霸,不过是好习惯的厚积薄发。“双减”后,父母更要引导孩子合理利用好课余时间,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
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事不管
        “双减”落地,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关停。原本孩子在学校有老师管着,下课在培训机构有辅导老师带着学习,回到家还有父母的监督,现在孩子的自主时间更多了。如果孩子的独立性不强,不会合理安排规划自己的课余时间,那么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因此,那些有远见的父母早早就开始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了。
     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曾经说过:“当父母为孩子做太多时,孩子就不会为自己做太多。”看不得孩子受任何苦,只要孩子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马上冲上前去帮助他们解决得明明白白,看视爱孩子,其实是剥夺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驱力。
       拥抱太紧的爱,很多时候是一种隐秘的伤害。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成长的权力,他的人生应该自己走,父母不能代替。父母越早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他们的未来才会走得更稳。
孩子能承受的困难不管
        一项研究表明,孩子能否成功解决自身遇到的困难,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年龄小,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开始大包大揽,替孩子做决定,帮助他们排除一切障碍。然而这种做法是在剥夺孩子的锻炼机会,久而久之,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退化。
      孩子成长路上难免磕磕碰碰,但成长恰恰发生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就像邓亚萍在谈到自己的育儿经时说:“并非所有的压力都可以躲避,困难和挑战是我们必须经去面对的,如果躲着不解决,问题永远还在那里。”让孩子直面困难,就像是在身体上埋下一颗种子,当未来他们遇到困难时,先想到的不是回头看看爸爸妈妈,而是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之前 ,网上一份《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火了,妈妈提出了9条规定,其实目的都是一个:“遇到困难,请第一时间尝试自己解决”。在条约正式实施后,孩子果然喊妈的次数少了很多,习惯了自己起床洗漱,给自己盛饭,下楼玩的时候会记得背着水壶和防蚊液。
     爱孩子不是要做一对“铲雪车”父母为孩子铲平一切障碍,而是放手让他们独自去体验。
-------(摘自《某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热帖推荐

更多+

最新资讯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