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权力包括哪些内容?父母怎么做才是尊重儿童权利,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要漠视儿童权利 有些父母漠视儿童权力,比如“有些父母什么事都替孩子做主”,用自己的意志左右孩子,要么拔苗助长,要么把孩子变成实现自身愿望的工具,给幼小的孩子造成.....。
现在不少父母过于注重学业而忽视孩子的睡眠、运动和娱乐,都是漠视孩子权利的表现,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有智慧的父母会通过一些方法让孩子学习、玩耍两不误。”孙晓云举例说,一位妈妈有两个上小学的儿子,每天接他们放学后,先到附近的公园让他们疯玩一小时,然后回家洗个澡再写作业,动静结合反而有更高的学习效率。 学会理解的倾听 不少父母都吐槽孩子爱跟自己对着干,关颖表示:“很多时候是父母违背孩子的意愿在先,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跟孩子对着干’。”她认为不少父母的初心是好的,但没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去理解,就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 有的孩子小时候活泼爱笑,但上学后就逐渐变得“没表情”,尤其到了青春期,学习很少有内驱动力。对此,孙晓云认为,很多在父母看来不喜欢的表现,经常是儿童特点和个性的表现,要多给予尊重和理解。“比如叛逆,是孩子在表达想自己作主的意愿,父母要看到叛逆当中体现出来的珍贵品质。先学会倾听,听听孩子的心声和道理。” 关颖也认为,倾听并让孩子做出选择,是尊重孩子参与权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孩子不爱跟父母说话,是因为他的意愿没机会表达,什么都由父母做主”。 “悟道”比“谋术”更重要 关颖表示,儿童权利与生俱来,“父母只有真正把孩子当作一个权利主体来看待,才会考虑孩子的需要,倾听其声音,让孩子有自己做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她认为,要真正做到尊重儿童权利,“悟道”比“谋术”更重要。“悟道是做正确的事,谋术是正确地做事。不少父母都喜欢从‘术’的层面去寻求家庭教育的方法,但如果没有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之‘道’,就可能事与愿违。” (摘自《某报》陈明 杨泳梅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