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善良又坚定胜过“还手”

0
回复
157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8 09: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3-2-8 09:27 编辑

       孩子被打,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选择让孩子打回去。但是,当家长们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有没有考虑过下面这几个问题:性格温顺的孩子不愿打回去怎么办?打回去后被打得更严重怎么办?孩子由此也爱打人怎么办?
     在美国,从幼儿园起就会教孩子区分这三个词:agressive(侵略性) assertive(坚定的)passive(消极的)。
     孩子从小被教育,要做个善良又坚定的人。我们通常说的“老好人”,其实就是消极的人,不敢维护自己的权利,也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和需要。这才是我们父母更该重视的课题。
     善良又坚定,就要我们不需要委屈自己,可以表达自己任何的想法和感受,为自己发声。但要用礼貌的、尊重他人的方式表达,而不要伤害他人的感受或者身体。教孩子成为一个“坚定的”人,不少幼儿园都会用这三步:
          1.说出你所看到的,“你推了我,你抢了我的玩具……2.说出你的感受,“你这样做,我很不喜欢……3.说出你的需求,“我要求你立刻道歉,我要求你把玩具还给我……”如果以上三步没有解决问题,可以先走开保证自己的安全,与此同时寻求成人的帮助。因为,孩子被欺负后最关键的是,家长要保护孩子而不要陷入“受害者”心理。
      身体的伤害都是一时的,但是心理的影响却能持续一辈子。这些影响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孩子最亲近人的反馈。当我们每天都害怕孩子被欺负,总是在教孩子反击,总是询问或者评价,“今天谁谁谁有没有欺负你呀,你有没有保护自己呀”,我们就是在强化孩子的“受害者”心理。
        当孩子可以坚定地说出这些话时,他们的心理优势已经回来了,即使没有打回去的反击,他们也已经非常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自己明白也让对方明白什么是对的。
     当然,用“打”来反击,并不是绝对不可以。但这应该是孩子掌握了如何捍卫自己的权利,懂得如何求助之后,自己对局势的判断做出的选择,而绝对不是父母告诉孩子的必须选项。
     我在引导女儿小D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我现在告诉她的方法,是否适用于成人世界?即在遇到“不公平待遇”时,能做出有力量的反应:说出事实、说出感受、说出自己的需求、向关键人物求助。现在很多成年人做不到这些,并不是小时候不敢“打回去”,而是从小没有体验过坚定表达自己的立场。
      在我们还能影响孩子的时候,多教会他们善良和美好,多教会他们底线和原则,也多教会他们理解和原谅。这三样一起,才是构建一个人的格局,这比“打回去”更加关键。
------(摘自《某报》杰西卡 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热帖推荐

更多+

最新资讯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