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地基 不要攀比 不少家长看到别人家孩子学习成绩好就焦虑,从而对自家孩子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家长们要纠正教育心态,指导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没有稳固的地基就建不起高楼。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步入社会后更有竞争力,从小就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殊不知,被“功利性教育”催促着成长的孩子进入社会更易缺失目标,丧失生活的动力。家长们教育孩子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并呵护其独立性和责任心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阮丙奇) ●营养均衡 减少肥胖 调查显示,超重、肥胖、性早熟是儿童慢性病中最常见的问题。为预防这些慢病的发生,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家长可给孩子规定每天摄入的食物量,在保证营养充足、均衡的情况下,减少食物摄入量。(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中心主任医师 巩纯秀) ●倾诉苦恼 释放压力 2020年,因为疫情,广大父母和孩子在家有了更多相互陪伴的时间,但同时也暴露了很多分歧,如父母间的争吵、教育理念的分歧等,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复学复课后,学生中发生抑郁的情况比往年更多。 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其实是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个性。1.建议家长多看一些育儿书籍,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寻找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2.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放手,让孩子个性得到发展。3.避免育儿焦虑,不要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心态、道德素质、社交能力等,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积极主动的性格。(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李新影) ●学会技能 远离危险 数据显示,我国儿童因伤害致死最重要的原因是弱水和交通伤害。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正确、安全的行为习惯。 教生活技能。比如,告诉孩子,水能让人弱亡,吃任何东西前都要先询问家长能否食用等。 创建居家安全环境。家长应将家中的药品、刀具等物品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有小孩的家庭应在窗外安装安全护栏。 保证出行安全。孩子坐车须用安全座椅;孩子到水边玩须有成人陪同。 (代表 崔民彥) (《生命时报》1.1严立新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