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粟裕“照顾”儿子

0
回复
128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0 08: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粟裕的长子粟戎生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按照分配原则,可能调到研究机关工作。但是,粟裕却“照顾”儿子,将其分配到云南前线某地空导弹部队。粟裕对粟戎生说:“在部队最好是从战士当起,取得逐级经验,如果是半路出家,基础是不扎实的。”于是,在前线的4年中粟戎生先后当了战士、班长、技师、排长,跑了上千次战斗警报,住了1000多天帐蓬,既锻炼了体魄,又积累了在军队生活和工作的经验。
1969年秋,粟戎生所在的地空导弹部队转移到内地,训练和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可是粟裕再次“照顾”儿子,将其调往北线一个进入反侵略战争等级战备状态的野战部队。在哪里,条件更艰苦了。面对儿子疑惑的眼神,粟裕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把自己当年在武汉受训期间,教官常问的那个问题“艰苦和死,那个更难受”抛给了粟戎生。粟裕语重心长的说:“死的过程很短暂,艰苦是要熬很长时间,要耐受。当兵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紧张。”
就这样,在粟裕的安排下,粟戎生从战士干起,在多年的艰苦环境中磨炼自己的体魄和意志。后来,粟戎生结合部队建设和作战训练实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级进步一等奖多项奖励,同时获得国家专利技术10余项,最后晋升为中将军衔。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粟裕安排儿子,在艰苦的地方接受锻炼,足见其深沉的父爱和卓越的见识。
(摘自《老人报》江系旭 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热帖推荐

更多+

最新资讯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