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近半数父亲“缺位”子女教育 近日,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发布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在子女教育方面,近一半家庭的父亲“缺位”。另外,七成以上父母把“陪孩子写作业”放在亲子关系的首位。 此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对象为中小学生父母,共发放问卷一万余份。针对“辅导孩子学习”“开家长会”等14项内容,调查结果显示,“爸妈共同承担”的情形占到40.6%,“妈妈为主”的40.3%,“爸爸为主”的11.6%。 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共同担当,而爸爸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事业上,从而忽视了与孩子的互动和相处。有些爸爸甚至片面地认为,妈妈更适合承担较多教育子女的责任。其实,爸爸在孩子的生命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多数爸爸不参与亲子教育 父亲淡出家庭教育,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某教育机构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显示,26%的父亲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是一样的,孩子有母亲教育就可以了;有7%的父亲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母亲的责任。 80后妈妈饶女士表示,在网上和各种QQ讨论群、微信群中经常讨论养育孩子问题的绝大多数是妈妈;带孩子上早教班,辅导班的人大多数也是妈妈;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同样还是妈妈为主。 “爸爸”不能“隐形” 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科学家的一项长达12年度的研究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较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也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易成功、成才。这个项目对新生婴儿进行跟踪调查,记录他们从出生到青春期的家庭成长。结果显示,父亲参与子女教育较多的家庭,能提供更有利于子女的成长环境,使子女更能适应以后的竞争与发展。 爸爸、妈妈角色长期缺位,孩子就如生活在一个不平衡的状态中,会形成不完善的有缺陷的性格。这种性格缺陷会影响到成年后的人际关系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亲密关系的发展。 爸爸扮演四种角色 武汉恒大华府校园园长郑淼建议,在亲子教育中,可以以母亲为主,父亲充当一定的角色:做孩子开心的玩伴,成为发现和释放孩子潜能的“伯乐”,妻子教育子女的合作者,孩子良好品行的榜样。 “父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些话一定要说,有些事一定要做,比如孩子从小明白什么是自尊、诚信,而且还要以身作则去做,让孩子从父亲的行动中看到这些道理。”陈涌说。 没时间也要陪孩子 自觉没时间陪孩子的爸爸,该如何提升亲子间的相处呢?专家建议不妨试试以下几招: 制定爸爸与孩子的时间管理规划表:记得上小学时的课程表吗?规律的作息能带来稳定与安全的感受,虽然自己不在孩子的身边,但通过时间规划表可以让孩子知道现在爸爸在哪里,让孩子心里有个底。 创造属于孩子与家长的特别时间:父母都是孩子心中的英雄,所以小英雄都很希望大英雄能多陪他们一下。请爸爸每天至少拨出5分钟时间,专心地和孩子互动。这5钟需要事先和孩子约定好(例如洗澡后或睡前),不要随意取消。 亲子旅行:全家一起出去玩,除了能看见各地美丽的风景之外,也会在亲子关系中注入新的活力。陈涌能理解工作很忙、下班很累、放假只想在家睡到饱的感受,但还是要善用时间管理,发挥“再忙也要陪你喝一杯咖啡”的精神,为全家人规划一个亲子之旅吧。 亲密接触:你有多久没有抱抱自己的孩子,或是温柔地摸摸他的头了呢?正当且合适的身体接触,会让爸爸及孩子双方都感觉到亲密的感觉。 (摘自《家庭与生活报》1.5王天鹅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