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爱孩子,向善重于向上

0
回复
208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6 08: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19年,鲁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觉醒的父母”,应当让孩子“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如今,近一个世纪过去了,面对越来越多的“独二代”,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究竟应当给予孩子怎样的呵护?
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
清晨7点,家住青海西宁的80后父母李峰早早起床。从去年9月开始,每天开车接送儿子上学、放学,作为“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雷打不动地落到了他的肩上。“说实在的,学校离家也就一公里多,但其他家长都开车送孩子,我们不送,感觉孩子在学校都抬不起头,只好贷款买了辆车。”李峰说。
记者观察发现,每天上学、放学的高峰期,在西宁多所小学、幼儿园门口,接送孩子的私家车排成长队,甚至需要交警维持秩序。关于“小公主”“小皇帝”的话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了,但最近几年,“独二代”越来越多,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曾在发表于2012年的《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一文中,不无痛心地发问:“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励。那么惩戒呢?教育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单凭鼓励就可以完成教育了?”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记者观察发现,与溺爱孩子几乎同样普遍的,是部分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而这种期望值,又常常被冠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名。
在青海省少儿活动中心、西宁市少年宫等地,每到周末和寒暑假,在钢琴、小提琴、书法、绘画等特长班里,时不时可以看到前来“陪读”的家长,坐在专门为孩子量身定做的小板凳上,看上去很是憋屈。
不久前,在西宁市少年宫外,记者随机采访了近30位在特长班学习的小学生,当被问及“为什么上特长班”时,竟无一人回答“因为我喜欢”,其中一位五年级女生的回答,让记者颇为吃惊:“妈妈告诉我,买钢琴花掉了她和爸爸半年的工资,所以我只能好好学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直言,父母将自身愿望过多强加于子女的行为,至少就效果而言,是以爱的名义进行的“非爱性掠夺”。
向善比向上重要
相关专家表示,对孩子而言,溺爱与“非爱性掠夺”均不可取。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滕矢初曾坦言:“英语、奥数再好,没有一个好的灵魂,好的心灵,好的性格……再有知识又能怎么样呢?”“对孩子来说,向善比向上重要,求真比求知识重要。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只有不断引导孩子去追求真、善、美,才能给予孩子大爱、博爱。”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6.1庞书纬 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热帖推荐

更多+

最新资讯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