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四种姿态易“毁”孩子勇气

0
回复
178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25 10: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对挫折与压力,孩子选择了脆弱。专家提醒家长
和父母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因不堪考试压力或人际关系紧张而轻易放弃生命,甚至伤害他人……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件频发,让人不禁思索,为什么花季少年仍选择了脆弱?团上海市委权益部日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出台分析报告。分析指出,很多青少年由于“抗逆力”不够,在遇到挫折和打击时,难以重新归位。
面对问题  知道如何解决
“父母离异、受虐待、贫穷、被忽视或嘲笑、学习成绩不好、长期患病、缺少朋友等,这些不利因素都可能对心理健康带来威胁,但不是必然导致心理异常。”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李希希强调,青少年在逆境中“抗逆力”不足,就需要老师、家长和专业心理工作者的介入——帮助青少年拥有“效能感”“归属感”和“乐观感”。
首先要培养青少年人际技巧、解决问题能力、情绪管理及目标制订等方面的能力;
其次,青少年至少需要有一名关心或照顾自己的家庭成员,教导他们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理解、支持及帮助他们,更应有一名视作榜样的老师;在拥有清晰的目标和群体中的归属感后,“乐观感”随之而生,让人相信未来是有希望的。
匆忙赶路  反而错过梦想
“培养抗逆力,决不能靠说教,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体验的机会。” 李希希说。每年,她都要为大一学生开设一门名为“自我成长”的课程,用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填满课堂。在一节课上,她组织同学们来到户外,先让其画出理想的生活;然后,她将画作一幅幅挂在枝头,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找到各自的“理想生活”。途中,有的同学会拿到“命运卡”,表示他遭遇了残疾、伤病甚至意外亡故等各种不测。李希希发现,虽然很多同学平时说起团队合作时振振有词,但不少小组都出现了受伤者被抛下,小组成员到终点也不知道本小组已经有人“离世”的情况。每次活动结束,大家围坐一圈,分享活动感受。这时有同学会感叹,为了争得“第一”匆忙赶路,反而错过了自己的梦想;前进路上的互相责怪,也可能成为失利的原因。
及时鼓励  家长“真诚表达”
如何让一株弱小的花朵,在暴风来临时,左摇右晃却始终不倒?它需要的是扎实的根基。家长就应该成为那片根基,让孩子们获得勇气,学会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孩子遇到挫折时,能够及时鼓励他们说出内心的想法。
家长应该学会“真诚表达”,避免出现以下四种沟通姿态:
讨好---宠爱和呵护过度,会让孩子觉得“谁能讨好我,我才能跟人建立关系”,遇到复杂的社会环境很难适应。
指责---容易让孩子失去归属感,不觉得父母是爱我的,心理基础脆弱。
打岔---对于孩子的请求总是敷衍了事,会让孩子对自我价值产生疑问,始终有不受尊重的感觉,影响自信。
超理智---家长只谈分数,不关注过程,使得孩子在高压下成长,亲子关系疏远。
(摘自《新民晚报》12.4陆梓华 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热帖推荐

更多+

最新资讯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