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一再表示要“放手”,让孩子做一些选择,但这些放手是真的吗?比如父母带孩子到商店,然后和颜悦色地告诉孩子,你可以去选你喜欢的玩具,或是去选你喜欢的衣服,再或者让孩子去选自己喜欢的书籍等等。这个时候,父母内心相信孩子一定能跟自己心意相通,选到父母心中的理想之物。抱着这样的信念,如果孩子拿到父母面前的物品,正好契合父母心中的期待,那么就皆大欢喜,父母开心地交钱。但是,如果孩子拿到父母面前的物品,跟父母心中的预期完全不同,家长马上就会对孩子的选择横加干涉。 家长觉得自己有必要干预孩子的一切,当然也包括审美。为人父母不仅是生养孩子,更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其实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教养。而且,年轻一代的父母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还关注对孩子艺术修养的培养。因此,他们时时处处左右孩子的想法。但是每个年纪有每个年纪的喜好和潮流,过了那个年纪那些喜好和潮流就会过去了。作为家长完全没必要把这个选择上升到审美的高度。具体来说,给家长们一些小建议: 1.对于孩子的一些选择不要过度夸大,保持平常心。2.不重要的事情,真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去选择,毕竟孩子自己喜欢比较重要。而且,当家长在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也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请真正平等地对对待孩子。3.家长可以列一个具体的清单,在哪些事情上要干预,哪些事情不用干预。这个清单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完成。4.保护家里的看护人都能行为一致地执行上述清单。 (摘自《北京青年报》屈建伟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