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父母,很少有人不知道耀江文鼎苑,那个网传为“杭州最牛学区房”的小区。文鼎苑的业主把自己比作为儿三迁的“孟母”,自发组建“孟母鸡血群”,为小区内的孩子举办奥数比赛、英语打卡、夜间跑步等活动。外界因此看见了这群站在学区房背后,攒聚在一起,为孩子的教育绞尽脑汁的父母。其他家长和投资者们讥讽说,文鼎苑孟母“鸡娃鸡出新境界”。 当学区房出现,教育和房价之间就产生勾连,一些不寻常的改变开始发生,“杭州最牛学区房”便是如此。 何为鸡娃?就是一种用来形容给孩子打鸡血,催促孩子学习的新说法。多用于焦虑的家长。他们大多受过较好的系统完整的高等教育,从事着高职、高知、高薪的工作,对教育资源更关注、更挑剔,也让他们的孟母故事多了一些更高端的意味,虽然他们自认为具备更开阔的视野、对教育更深刻的认识,也能说出更高深的理论,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一群攒聚在一起,为孩子的教育绞尽脑汁的父母们。 毗邻而居,互通有无,一切以孩子为主,凡事皆以教育为中心,把对孩子的爱与希望专注于培优班等各种规划之上,把孩子的时间精确到分钟,加入的家长信息群可达200个……他们崇尚最高压的环境,尽管他们知道高压,题海战术,没有自由之精神,但因为“孟母鸡血法”能“产”出最合格或能上名校的学生,所以他们一呼百应、趋之若鹜。 正因为高学历家长有能力对社会有更清醒的认识,更能清楚地看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距,而社会的种种严酷现实又将这种差距不断投影且放大,故而高学历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期待变异成为强烈的、不可释怀的焦虑。在人口众多、教育基础严重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大背景下,在白热化的升学竞争面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共识,高瞻远瞩的规划不可或缺。各种培优班便是付诸实施的常规动作,“孟母鸡娃”的家庭教育成为常态,反而成为楼市里万千拥趸者艳羡、效仿的榜样,让人啧啧称奇。 “孟母鸡血群”看似“成功”,实则是孩奴的升级版或强化版,步入了教育理念的误区。孩子不是家长的缩小体,把自己的一生的经验和梦想浓缩在孩子的教育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样很大。高学历家长日日督促,事事包办,久而久之会让孩子产生被压制、被束缚甚至反叛心理,结果难以预料。因为,在家长们引以为傲的光辉叙事中。孩子的声音始终是缺失的。唯一可以窥见他们内心的是那一篇篇孩子的作文:“如今不过初一,沉重的学业已圧在我身上,我再抬不起头去仰望星空。”“大概,只有最后完成了父母的梦想,紧箍消失的那一刻才会释然……按父母的规划,完成自己的人生。”孩子们心底的叹息,不知道家长们可曾听到或者愿意倾听? “孟母鸡血群”是时下一些父母焦虑、浮躁心态的集中反映,也是对教育的均衡发展画出大大的问号。全方位推进教育改革,全力摆脱教育资源不均衡化带来的痼疾,让更多孩子得到教育公平的机会,是摆在社会各界面前的重大课题。 (摘自《广州日报》斯涵涵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