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好家教用好慈和严

0
回复
158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6 11: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我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家庭教育理念中,倡导“母慈、父严”,母亲要感性慈爱,父亲要理性严格。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现在大部分家庭还在延续这个传统,但随着社会发展,这个理念不能绝对化,家庭教育应适当作调整。
在农耕时代,女性更多在家养育孩子,父亲外出务农劳作、养家糊口。母亲多在孩子衣食住行上操心,是“慈”的表现;教育子女主要是父亲的责任,要让孩子懂规矩,所以要严,故有“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母亲、父亲分别被称作“家慈”“父严”。传统做法有其合理性。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父亲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从生物学意义上决定了男女有别。到了现代社会,家庭教育所扮演的角色依然有分工,母亲仍然要更多呵护孩子,怕孩子摔跤、闯祸,即便孩子犯错,大多母亲也习惯包容和袒护;父亲则喜欢坚守规则,对孩子犯错不留情面,轻则批评,重则武力解决。不过,这个理念不能做过头。父亲如果粗暴,不近人情,让孩子见了就恐惧,可能导致其缺乏个性,也影响父子关系。母亲如果母爱泛滥、自由过度,就会造成放任纵容,对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和责任心不利。也有个别家庭存在特殊情况。比如,父亲在家做奶爸,母亲在职场赚钱;父亲很柔弱,没有权威,教育孩子上母亲一个人说了算。
幸福家庭需要稳定的三角关系,父亲、母亲和孩子构成夫妻、父子和母子关系,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更不能错位。通常情况下,提倡夫妻关系第一,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夫妻关系平等和睦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会感到安全与爱,也更能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既让孩子看到父亲刚强和慈爱的一面,也能看到母亲慈祥和独立的一面,家庭教育应这样引导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母慈父严。
(摘自《生命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热帖推荐

更多+

最新资讯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