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有的孩子感受不到“被爱”

0
回复
145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5 10: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被爱”是个很大的话题,从某种角度讲,表达爱的方式其实跟家长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爱有关。
在我接触的一些案例中,还有一些年轻父母,尤其是出生在计划生育时代的独生子女,成长在大家庭的温室之中,虽然身份上已经为人父母,但在心智上仍然是“孩子”。他们逃避作为父母的责任,将孩子扔给爷爷奶奶,更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这样的孩子又如何谈得到真正的爱呢?
爱孩子,但不捆绑。尤其是母亲,要学会适当放手,接受孩子的成长和离开。我见过很多单亲家庭、全职妈妈把自己和孩子的命运完全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爱的绑架”。身为家长必须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身心理需求。尤其对于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他们格外关注自身感受。妈妈们无需把孩子视为生活的重心,不妨保持自己的爱好、工作、社交,只有家长对自己有信心,才不会拿孩子做自己人生的筹码。
爱孩子,学会倾听。在倾听的时候,无论是否赞同孩子的观点,不要试图打断孩子的话。倾听的正确态度是“即使我和你的态度不一样,但我尊重你的感受”,这一点绝大部分家长都很难做到。倾听完之后,或许孩子期待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一些反馈和交流,这时家长可以询问“你需要听听我的想法吗?”在孩子表达倾听需要时,家长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爱孩子,学会沟通。家长要对孩子的心灵世界给予足够的尊重,不强行代替孩子做选择,不剥夺孩子的独立成长机会。爱是一种情感,但这种情感要通过行为来表达。
很多父母试图去关心孩子,但是话到嘴边就变得格外“烫嘴”,又变成了高高在上地为孩子全盘筹划。父母需要表达的是“孩子你来到这世界上,是受欢迎的。”“你的存在会让爸爸妈妈感觉到开心,只要你存在,而且能够存在得健康,就是爸爸妈妈所希望的。”当我们想向孩子提供一些建议的时候,不妨先问问孩子的想法,从“我觉得你应该如何如何”变成“我想和你商量一件事情”,以讨论的方式传递自身经验。
如果家长能够学会表达爱,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另外,爱孩子不需要一天24小时陪着他,孩子需要学会独处,要具备一点社会性。当然,也不是老让孩子独处,这样的孩子缺乏陪伴,没有安全感。
(摘自《文汇报》张麒 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热帖推荐

更多+

最新资讯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