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孩子为何不愿和父母交流

0
回复
144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 15: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活中不少孩子不愿跟父母交流,父母说话时,他要么说“不想说”,要么沉默不语,要么阳奉阴违。这是为何?
“三座大山”阻挡交流
当父母发现孩子拒绝交流时,其实已是积累了很长时间的问题。有三种常见的行为,就像“三座大山”会阻挡亲子交流。
1.否认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很不高兴,有些妈妈会说:你一个小孩有什么不高兴的?如此,孩子就会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打压孩子的表达。比如,当孩子或高兴或愤怒地向你分享他的某件事情,家长说:“你傻不傻呀,你管那么多干嘛?”这其实就是在打压他的表达。
3.贸然给出建议。比如孩子说我在学校遇到某些困难,家长会讲,你连这点事都处理不好?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想表达了。
如何交流孩子更舒服
要想改变亲子关系,父母要先学会倾听,不要打断孩子,不要着急给建议。此外,保持畅快交流的前提,还需区分三组概念。
1.区分日常和关键。日常的交流是“吃什么睡得好不好呀”这样的话,关键时刻就是他遇到挫折遇到困难时,会不会告诉你。很多家庭的亲子交流都停留在日常的表面上,关键时刻孩子却不敢跟父母说,因为他害怕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所以我们平时要给孩子信念。孩子做错了事,第一反应不是批评他,而是和他一起想办法弥补过失,这样孩子就不怕在关键时候寻求父母的帮助。
2.区分亲密与界限。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当你问他问题而他不想讲的时,我们要及时停止打探。只要他相信你是尊重他的,自然会放松地和你沟通。
3.区分控制与关心。很多父母向孩子打听这打听那,理由是“我在关心你”,但孩子知道你只是想控制他,你没他建立共情,没理解他所遇到的处境。
做到尊重、接纳与包容
厘清上述三个关系后,要做到有效交流,还要做好三件事。
1.理解和共情。比如,孩子回来很不高兴,父母问你怎么啦,孩子说:“不想说”,这时父母不要生气,而要跟他待在一起,接纳他的情绪,并用一个成熟的姿态包容他、引导他。
2.陪伴与支持。陪伴是要和他一起,而支持是站在他的身后,而不是抢到他的前面,替他做事或做决定。
3.尊重和珍惜。尊重是指我们应允许孩子有不同的声音,允许他保持沉默。珍惜是指当孩子跟你交流时不要敷衍。因为他想跟你交流时,你没珍惜机会,那以后你想打听时,他不想再说了。
(摘自《科普时报》李峥嵘 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热帖推荐

更多+

最新资讯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