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重视亲子关系中的漠视现象

0
回复
31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5 16: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4-7-5 16:32 编辑

      平日里与前来咨询的青少年家庭接触较多,我发现当下家庭中存在的又一个亲子关系的典型问题:漠视往往以家庭成员行为问题表现出来。由于这些行为常被人们合法化,因此除了非漠视者能够自我觉察和表达,否则很难被人觉察。在家庭漠视现象背后,一般可以观察并认识到四种主要的被动行为模式。
      一是什么也不做:有些家庭成员通过完全沉默来显示他们的漠视。面对问题,他们中止一切反应,不做任何事情。事实上,他们是在漠视自己在特定情况下有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是过度适应:有些家庭成员会过度适应他人的需求或期望,而忽视自我需求。他们在其他成员并无需求的时候屈从,甚至没有验证对方是否真的有这样的期望。这类人往往被视为乐于助人、随和,然而,他们是在漠视自身的选择,同时无意识地漠视他人的选择能力。
       三是烦躁:在一些家庭成员中,漠视常常表现为烦躁的行为,比如咬指甲、抽烟、玩弄头发或暴饮暴食。他们把自己健康的心理和生理资源消耗在无目标、重复的动作上,而非实际解决问题,这本质上是对行动选择的漠视。
       四是无能或暴力:这是对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漠视。无力感强烈的人可能借由心身症状、精神崩溃,或是滥用药物或酒精来表达求助。他们在潜意识层面以这种展示无能的方式,希望他人施以援手。然而,这同样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极端场景中,有的人甚至会通过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表达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想法。
      家庭中,这些基于漠视的被动行为其实十分常见,尤其是面对孩子的问题或者自我问题时更是如此。处理家庭中的漠视需要具体而有效的策略,以下的四个建议可以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
     首先,我们需要辨识家庭中因漠视而产生的沟通和行为问题。因漠视而导致的问题可能表现为沟通障碍,或者某种特定行为模式的形成,比如无法正常表达和沟通感受,或反复出现的负面行为。家长需要分辨出这些问题的根源、追溯漠视现象。
      其次,提升自我觉察能力至关重要。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需要正视和辨识自己和家庭中的漠视行为,识别自己的行为模式,为解决漠视问题做好铺垫。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即我们应该集中关注问题本身,而不是批评与问题有关的自己或其他人。这是避免个人情绪过度干扰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关键,同时有助于我们更为客观公正的对待问题。最后,家庭成员间需要培养减少漠视的沟通机制。这需要家庭成员间发展新的沟通方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建立更为积极正面的思维模式。
   ------(摘自《某报》马前广 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热帖推荐

更多+

最新资讯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