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4-6-24 09:46 编辑
很多家长困惑:为什么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与父母的话越来越少,或一说就吵,甚至成了熟悉的陌生人?遇到这种情况,亲子之间要多说说“废话”。 “废话”好处大 没有不愿意和父母聊天的孩子,只有被父母拦在“墙”外的孩子。在家里,如果每天的话题都跟学习有关,日复一日,孩子一定会厌烦父母的说教,也会失去交谈的兴趣。而一些看似无用的、没有明确目的“废话”,其好处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大。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钱志亮看来,“父母和孩子说‘废话’时,孩子不用担心父母提问学习方面的事,状态是愉快的、放松的,对父母是信任的。”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贺岭峰也认为,在这种状态下,孩子的表达欲望会更强烈,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需求、交友情况、成长困惑等,都能在聊天的过程中显露出来,然后,父母通过聊天影响孩子,帮助他们及时找到解决现实难题和心理困惑的办法。“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闲言碎语里,蕴藏着不动声色的力量。”这种良好的沟通模式,在孩子的整个成长阶段都将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实际上,爱,就藏在生活中那些平淡琐碎的“废话”中,朱自清在《论废话》一文中写道:“若是都说道理,哪有那么多道理?得有点废话,我们的生活才有意思。” 能激起孩子思维,使之情绪稳定 美国麻理省工学院一项研究发现:孩子与父母交谈的频率越高,大脑中的语言相关区域的活动就超强。亲子对话越多,孩子词汇量增长越快,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日后智商也会越高。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能力、毅力、自律性、道德感、同理心等都与其早期听到的词汇有关系,闲聊还有助于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变得更加幽默。可以说:“废话”恰恰是刺激孩子大脑发育的“营养”。 “闲聊,是更容易让人接受的一种教育方式。”贺岭峰说。闲聊时,孩子学业压力减轻,感到开心,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内啡肽和血清素,这些物质会让人感到快乐、幸福。日久天长,情绪就会更加稳定,性格更加开朗,人格发展也会更加健康。 怎样和孩子说“废话” 现代人感兴趣的事、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差异,如果交流,非常考验父母智慧。在钱志亮看来,让孩子愿意说的前题,是父母具备倾听孩子说废话的能力,即孩子关注什么,父母就关注什么,保持高度的兴趣,耐心、专注地听,积极回应。千万别只用“是吗”“这样啊”等简单的话语来敷衍孩子,或是一边叮着手机一边听孩子讲话——这导致孩子关闭心扉,以后遇到什么事情都习惯性拒绝告诉父母。父母将自己的观点和教育理念一点点渗透在 “废话”里,少批评、少说教,就事论事间接引导孩子,才能实现不露痕迹的教育。 孩子对成人世界充满好奇,父母可以和孩子聊自己的工作、交友,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 -----(摘自《某报》陈若葵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