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妈妈情绪好 孩子能量足

0
回复
29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2 08: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4-6-12 08:34 编辑

       在家庭中,妈妈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家庭的氛围和温度,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也会产生巨大影响。温柔、稳定、有温度的妈妈往往能够为孩子一生描绘积极的人格底色,让孩子的内心更安全、更自信、更有力量。
情绪感知力影响孩子的安全和价值观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依恋”,可用来解释孩子和妈妈之间形成的情感联结。孩子刚出生时,一切需求都要通过情绪反应来表达,妈妈如果能敏感地感知到孩子的情绪和需求,给予他温柔及时的回应,孩子就会对妈妈产生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关系能帮助孩子形成内在的安全感和价值感,进而形成积极稳定的人格。
       一方面,孩子从妈妈身上获得足够安全感,会更敢于探索周围的环境;另一方面,安全型依恋关系能让孩子在小时候信任妈妈,长大后也会更信任这个世界,形成内在稳定的价值观。
   妈妈拥有一定水平的情绪感知力是帮助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的核心,而妈妈自身的情绪状态是影响妈妈情绪感知力的关键因素。但在现实中,想要成为一个永远情绪稳定的“好妈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妈妈自己也有困难、有需求、有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了“足够好的妈妈”概念,即妈妈整体上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但有时也可以让自己有一些时间给情绪充电,可以暂时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等等妈妈情绪调节好、心理能量恢复时,她再回来感知孩子的情绪、满足孩子需求,最终她仍然是个“好妈妈”。妈妈允许自己有时表现不佳、给予自己时间爱自己,这样才能长远地给予孩子稳定的、有弹性的爱。
情绪分化度影响孩子的情绪认知调节能力
   情绪分化度是指个体在情绪情感体验和陈述中能将情绪区分得更细致、更精准的能力。比如当孩子生气时,高情绪分化度的妈妈会去理解孩子在不同情境下不同的“生气”,能看到孩子在生气的同时还有失望、沮丧、难过、无助、渴望等复杂化、多层次的情绪。
   当孩子被朋友误解而感到生气、想与好朋友断交时,低情绪分化度的妈妈可能会说“不要意气用事,好朋友之间要互相理解”;而高情绪分化度的妈妈可能传说“亮亮是你的好朋友,他误解你让你很生气和伤心难过吧!你是不是希望无论别人怎么想,他都能理解你?”当妈妈可以看到孩子的真实情绪和内在需求时,孩子会感到自己是被理解和接纳的,他的情绪也会更快平复下来。妈妈高水平的情绪分化度能帮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形成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力。
   如何才能提高情绪分化度?一方面要放下自己对情绪的狭隘认知,情绪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不能只接受积极情绪而不接受消极情绪,要看到和珍惜每一种情绪的独特价值;另一方面尤其要重视消极情绪的“信使”功能,孩子的每一种消极情绪的后面一定有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妈妈要透过孩子的消极情绪看到这个需求,并与孩子一起找到方法响应这个要求。
父母的情绪互动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
       父母之间的互动模式无疑也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父母之间的冲突往往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父母之间的冲突往往会破坏家庭的和谐氛围,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
   孩子的情绪感知能力很强,但是他们的情绪解释能力很弱。当父母生气时,他们能感受到父母强烈的情绪,但较难理解父母生气的真实原因。这时他们容易向内归因,认为是“自己不乖”或“自己不够好”面导致父母吵架。所以在父母吵架时,很多孩子会变得很乖,或者特别积极地去做一些事情讨好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从表面上看孩子是懂事了,但向内的归因和自责会拉低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现实生活中,父母之间消极情绪的互动难以避免,重要的是如何避免这种冲突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保证孩子有稳定的自我认知。父母可以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主动做好责任归因,让孩子明白,父母之间的矛盾不是孩子的错。二是保证冲突具有建设性,让孩子看到父母即使吵架了,双方也会尝试表达和理解对方的想法、需求,并努力寻找共赢的方法。三是保证关系的稳定性,让孩子清楚,当父母的情绪消解以后,他们还是接纳对方、关爱对方的。
      总之,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环境,家长的情绪是影响一个家庭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父母应有意识地调整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心理营养和积极能量。
-----(摘自《某报》田宏杰 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热帖推荐

更多+

最新资讯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