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4-5-16 08:04 编辑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在,很多父母害怕女儿在婚姻上被人骗、被人伤害,会时常告诫“防人之心不可无,”。可到底如何防范呢? 在很大程度上,父亲决定了女儿以后的感情生活是否幸福。所以,父母要积极跟女儿建立亲密亲子关系,充当女儿的良师益友,向女儿传授为人处世、洞察人性的知识,避免女儿因缺乏父爱而过分依赖伴侣。 有些父亲有一定的人格异常,不懂得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与女儿的关系非常僵化。在这种情况下,母亲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母亲可以利用“良性沟通三步曲”——共情、倾听、积极引导,与女儿“复盘”自己与丈夫相恋的过程中做过那些不够理想的决定。但是,不要把所有责任都推给父亲,也要引导女儿看到父亲身上的优点以及对家庭的付出,尽量降低女儿对父亲的仇恨心理,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女儿过分渴望关注。 父亲还要掌握一定的精神心理学知识,尤其是识别人格障碍的知识。人格障碍群体有三个典型的特征:严重缺乏自我反省能力、严重缺乏同理心、行为远远超出社会的规范。比如与别人发生矛盾或遇到挫折时,习惯性将责任推卸给外界;看到负性社会新闻事件时,缺乏理性的思考,总是埋怨社会;当看到一些令人悲伤的事情时,反应非常冷漠,毫无怜悯之心等。 父亲在引导女儿在择偶时,要选择与自己“三观”(与原生家庭、成长经历、所处的社会文化有关)基本一致的人,能够减少相处的矛盾与冲突。如果女儿婚后发现与丈夫“三观”不一致,父母可以引导女儿尽量与对方磨合出新的、一致的“三观”。如果对方不愿意磨合,或者最后发现无法磨合,父母最好引导女儿及时止损,千万不要因为“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勉强维系婚姻。 在平时,如果父母发现女儿以前比较开朗、活泼,但突然变得内向,那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去补救,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摘自《家庭医生报》何日辉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