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4-1-18 15:20 编辑
进入2或7月(或春节前的寒假),各地学校开始陆续放假,漫长的假期,孩子们最喜欢做什么呢? “宅童病”对孩子身心健康伤害都很大 “宅童”指的是喜欢在家里、整天沉迷于网络的孩子。这些孩子把所有最美好的时光交给了虚拟网络。足不出户的“宅”生活会对孩子的身心有不好的影响。第一,正在发育中的孩子,身心都没有发育健全,孩子们需要多运动,例如游泳、爬山,长期在家不运动会影响孩子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第二,长期宅在家里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而且会导致孩子的性格发生变化。 家长要想方设法让“宅童”多走出家门 1.家长要多关心和引导。家长应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用语言、行动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人的爱护,不至于使他们从电视、网络上寻求心灵的慰藉; 2.多安排一些足够诱人的户外活动。父母们节假日尽量陪孩子一起活动,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去看他最喜欢的篮球比赛、看电影产、去郊游、钓鱼,总之,用各种休闲活动日程将孩子的上网时间挤掉。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会逐渐发现,网络世界之外,居然也有如此多有趣的活动,渐渐地,就不再迷恋电脑了。 3.合理引导孩子,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家长可以从日常观察中发现孩子的喜好,比如他喜欢跆拳道、乒乓球还是游泳?然后投其所好。对于“宅童”们来说,以运动为主的兴趣班会比英语、数学等与学习有关的补习班,效果好得多。 4.鼓励孩子多参加社区活动,与同学保持交往。这样可使孩子与社会保持接触,满足他们正常的交往需求,而不是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中。 如何让孩子假期避免成为“宅童” 1.别让假期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如果家长把目光定位在学习上,就会在假期中让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当孩子们感觉不到假期的放松和快乐时,便会对家长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即便家长安排满学习的日程,孩子的学习效率也肯定极低,这对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非常不利。 2.假期计划融入多重元素。孩子的假期计划要融入娱乐、休闲、学习等多重元素,让假期作业成为假期生活的“调味品”。 如何让孩子在假期里用充满快乐的心情面对每一天,这是家长要重点考虑的。家长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观察事物,激活孩子们学习兴趣,让孩子在轻松娱乐后,按家长的引导和提示转入完成假期作业和学习之中。使孩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3.给孩子一个“放养”的空间。孩子需要独立的空间成长,家庭的过多关注,容易使孩子莫名焦虑和烦躁,导致人格发展不完善。家长给孩子空间,尽可能抽时间多带孩子外出活动,着重关注孩子们的情感世界,了解孩子情绪的变化。 4.做好随机教育,过一个内容丰富的健康假期。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中,家长要让孩子们学会正确待人接物;在亲人团聚的过程中,家长要做好孩子尊重长辈、孝敬老人的示范,让孩子继承优良的中华礼仪传统;要注意安排孩子充分休息,不要随意打乱生物钟。 ----(摘自《某报》7.1乔雪梅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