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3-3-17 08:15 编辑
叶老是教育的先驱,他还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一生都在思索“何为教”“怎么教”的问题。真、善、美是叶老的毕生追求,他将三个孩子分别命名为至善、至诚、至美。蕴含着他对教育的至高追求,也寄寓着他对孩子们的厚望。 叶老喜爱看书,家中的书籍种类很多。他也很鼓励孩子们多看书,只要感兴趣,他的书架上什么书都可以拿去看。他所做的便是要求孩子们每日都读点什么,至于要读什么便是他们自己的事了,他还要求孩子们都写点东西,你感兴趣花草就写花草,喜爱虫鸟便写虫鸟,即便是你“天赋异禀”、所爱独特,爱写别人相骂,只要你愿写,都悉听尊便。孩子们读完书,还要跟他讲讲都学了些什么,写作完还要帮忙改一改。这“改”也是非常的自由。叶老就文章的修改对孩子加以引导,给孩子们提供思路,却不具体说哪里不好,要改成什么,总是保持着对孩子独立思考自由的尊重。兄姐弟三人在父亲长期的写作指导下,都有了很深的文字功底。父子几人经常围桌而坐,共同修改文章,不强制、不苛求,因势利导,这也是“教为不教”的生动体现。 “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叶老对此深信不疑,他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时时有习惯,处处有习惯,在学校养成时常锻炼、勤学好问的习惯,脱离了学校还应保持这些习惯。在生活中既要养成自身发展有益的习惯,也要养成保持健康的习惯。习惯不嫌多,但唯有“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和“妨碍他人的习惯”不能有。 在人与人交往上,叶老要求孩子们要尊重他人,他自己也待人宽厚,被孩子们视为榜样。叶老为他的书斋取名为“未厌居”,何为“厌”?“厌”有“满足”之意。“未厌”便是“不满足”,他时常以自己的“未厌”精神教育孩子要永远拼搏向前,不能骄傲自满。 ------(摘自《某报》何雪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