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3-2-9 09:31 编辑
侵略性的“爱” 在女性独白剧《许愿》中,小雨在26岁生日这天,以录视频独白的形式讲述了妈妈这些年来对她的“爱”。 自从爸爸出轨后,小雨的妈妈便把生活的全部重心都放在了她的身上:偷看小雨的日记;用钱收买小雨的“好友”,掌握小雨的一举一动;一旦小雨有任何差错,她便破口大骂。她还逼小雨去狠爸爸,即使爷爷奶奶病危,她也不让他们见小雨最后一面……这种带着强烈侵略性的“爱”,令小雨窒息。她对着镜子哭诉道:“妈,我真想拥有超能力,可以回到26年前弄丢我自己。” 可悲的是,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父母,习惯以爱之名强势入侵孩子的世界,却不知,孩子的痛苦都是他们给的。 “爱”得太过就是灾难 加拿大曾经发生一起个案:……后来只好伪造高中毕业证和大学通知书,每天假装去上学。 几年后,谎言败露,詹妮弗被父母关了起来。……被抓时,她竟毫无悔意地说:“没他们,我会活得更好!”孩子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和父母分离的欲望,父母若紧拽不放,孩子要么攻击自己,变得堕落、抑郁,要么攻击他人,变得叛逆、暴力。 真正的爱是放开,而非握紧 专家指出,爱不是恒久地占有和控制,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1.回归自我,重建平等愉悦的亲子关系。孩子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除了关爱孩子,我们更应过好自己的生活。平时多花时间去做一些提升自己或取悦自己的事。这样,不仅能减少孩子的窒息感,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成长,更能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知道好的人生是可以达到的。 2.反主为客,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与孩子互动时,少用“我”做主语和孩子讲话,而是反主为客,多询问孩子的意见。比如日常生活中,少说“我是为你好”“听我的,我比你有经验”而是多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办”“你这么做肯定有你的理由”…… 3.不要越界。比如,不24小时粘着孩子,不事事追问,不翻看孩子的东西,不随意干涉孩子交友……给孩子适当的自由空间,保持界限,孩子的心反而离我们更近。 (略有删减——摘自《某女报》初寂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