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家长抱怨孩子太娇气,不能批评,一写作业就吭哧,胆小怕事,不敢尝试新事物,内心脆弱┅┅这些孩子,可能正经历大人看不见的痛苦。 专家建议父母,用手机录一个小时的语音,看看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你给孩子下了多少条指令。 “这个字写歪了”“快点去刷牙”“怎么还不喝牛奶”“到洗澡时间了”“头发没干别躺枕头上”┅┅仅仅在临睡前1个小时,孩子就可能收到7-8条语言指令,这些语言指令里,可能还夹杂着大人批评、不耐烦、焦躁的语气。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每天被不同的指令包围着。 你知道吗?孩子在大脑每加工一条语言指令都非常辛苦,这些语言刺激会让他们特别焦躁,内心充满挫败感;同时也会让孩子特别“易碎”,一点小事就情绪不稳定、哭泣发火。年龄越小,父母越应该给他们尽量多的身体刺激,少用语言。你想让孩子吃饭,把筷子拿给他,或者敲一下碗就可以;你想让孩子刷牙,可以试着写在纸上给他看;你想让孩子看书,拿书故意放在他手上,书落到他怀里,阅读就开始┅┅语言减少了,孩子的语言中枢的过度刺激概率才会降低,这种调整,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执行,却不带给孩子挫败感。 我们看到一些孩子很慢热,不太敢尝试新事鲜事物。这样的孩子有可能是“玻璃心”,但也有可能他的神经类型跟别人不一样。比如踢足球的人兴奋起来非常快,可是练射击的人他的神经稳定性特别好,所以他们的特点是不一样的。不存在孰优孰劣。 假如你的孩子适应新环境慢,说明他的观察和感知觉能力特别精细,就好像是手机拍照片,别人的手机是100万像素,他的是1000万像素,因为像素特别高,他能拍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所以观察起来就特别慢。可是一旦完成任务的时候,这样的孩子会给你代带来惊喜。 如果你希望慢热、敏感的孩子更灵活一点,必须让他们在安全区待够,而不能特别快地把他拉出去,他们到哪里都是一样的,要对环境特别熟悉了,然后心安定下来了,才能做其他事情。 我们常常震惊:为什么一个小孩因为被老师批评了一句就跳楼,因为家长一句话就离家出走┅┅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物质生活好了很多倍,但压力也大了很多倍。 心理学有项研究,我们去超市买牙膏,有好几百种牙膏可以选择,和只有一种牙膏可以选,所面临的压力是不同的。父母小时候只有一种牙膏可以选,而现在的孩子被信息完全淹没的压力,是从小物质很贫乏的人所不能体会的。就像我们常常在手机里收藏一些东西,以为留着有用,于是就不停的存,直到手机信息过度饱和,内存不足,接着就会出现速度变慢、卡壳、死机。 (摘自“人民教育企鹅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