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淄博一商场在女卫生间设置男童便池一事引发广泛争议,诸多网友纷纷表示此举侵犯了女性隐私。而该商场负责人则表示,此举本意是为了方便带孩子的妈妈。(10月21日《山东商报》) 不可否认,该商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解决方式或许还是欠妥。与其在女厕所设置男童小便池,让大家都带着尴尬乃至不适如厕,不如让善意更进一步,尽快推进“第三卫生间”概念的普及,尽快推广“第三卫生间”的建设和应用。 山东淄博这一商场的做法并非个例,女厕设置男童小便池的新闻实际上已是屡见不鲜,例如今年年初杭州一医院就因此引发过争议。这些争议并非无中生有,母亲带年幼的儿子进女厕,不仅母亲尴尬,其他女性也常常感到被冒犯,同时也不利于孩子性别意识的培养。可以说,此类举措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却始终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 相似的,公共场所下父亲带年幼的女儿、异性子女带行动不便的老人上厕所,究竟该入男厕还是女厕,也常常困扰着许多人。无法自理如厕者在异性亲属的陪同下,往往面临着“遍地厕所却无一方便之门”的窘境。而在这一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我们的公共厕所还停留在解决生理需求的层面,缺乏人文的关怀,更满足不了公民在基本生理需求之上的文明需求。 解决“有厕所却难方便”的文明难题,其实并非无章可循。2016年我国就已经出台了《城市公厕设计标准》,其中有对“第三卫生间”作出设计和布置上的规定,并要求:在一类固定式公共厕所,二类及以上医院的公共厕所,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中,应当设置“第三卫生间”。 同时,早在2014年,上海延安中路、世纪大道、徐家汇公园等地已出现第一批“第三卫生间”。国内的许多知名景点也都有“第三卫生间”,让特殊人群上厕所不再尴尬。 然而,在发达的示范性地域和景点以外,公共场合设置“第三卫生间”的案例却并不多见。不管是商场还是医院,能想到安装小便池的办法,却难以在整栋建筑内隔出一两个空间设置为“第三卫生间”,恰恰暴露出来我们的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对这一认知还十分欠缺。他们虽抱有善意,却难以真正解决“有厕所却难方便”的问题,还给其他人带去困扰。 因此,商场女厕设男童便池,实在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初衷虽好,却不妨让善意更进一步,让“第三卫生间”在城市文明中落地生根,不再是“遍地厕所却无一方便之门”。(郑州大学 姚方园)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