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点慢点,不要碰到已经挂果的果树。” “要把周围的草除干净才施肥,不然过段时间草又长起来了。” …… 这几天,在兴仁市屯脚镇红心猕猴桃基地,一个个绿莹莹、毛茸茸的猕猴桃挂在枝头,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着圆圆的身躯。红心猕猴桃基地负责人王富江正带着30多个村民对3500亩红心猕猴桃进行管护。 王富江介绍,猕猴桃预计9月底可以全部上市,现有1000多亩已开始采摘,从目前挂果情况来看,今年会是一个丰收年。 脱贫致富,关键还要产业带动。近年来,兴仁市屯脚镇大力发展红心猕猴桃产业,通过引进鸿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当地农户土地,采取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的“三变”运作模式,辐射带动屯脚镇九头、蚌街、马路河三个村576户农户就业,其中贫困户410户,平均一年的工资收益可达2万至2.5万元。 “一个月上满的话能拿2400元工资,生活也宽裕点。而且基地离家近,干的这些活又不累,这个猕猴桃基地真的让我受益不少。”正在基地除草修枝的周兴翠家住蚌街村,过去,由于村里没有什么产业带动发展,除了做点农活加外出打散工,村民并没有什么稳定收入,自从引进公司建成猕猴桃基地后,周兴翠每天都来基地干活,还以每亩700元的费用流转3亩土地给公司种猕猴桃,家庭实现稳定增收。 “自从村里有了红心猕猴桃基地后,我就在这里务工,一年的务工费就有1万多块钱。我还流转了4亩地给公司种猕猴桃,家里还种了10亩薏仁米,今年薏仁米长势好,估计收入又会增加,日子是越来越好了。”基地里,家住蚌街村的刘兴芬一边锄草一边高兴地算起了收入账。 据王富江介绍,当地农户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参与公司的日常生产,基地每天可提供工作岗位150个以上,贫困户每人每月的工资可以拿到3000元,另一笔收入是土地流转费,第三笔收入是参与入股分红。在下一步工作中,基地将先带动一批农户种植红心猕猴桃,公司保底收购,以此来增加村民收入。目前,已经带动3户村民自己种植。 “发展产业,对老百姓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外出也能增加收入,同时也照顾了家,而且干的活都是他们熟悉的农活。”王富江说,2019年公司光劳务支出就达460万元。 屯脚镇在做产业发展选择时,不仅仅是看中了红心猕猴桃的经济价值,也结合该地实际,因地制宜进行产业发展。兴仁市有种红心猕猴桃适宜的地理条件,种植的红心猕猴桃果肉细嫩、香气浓郁、口感香甜清爽、酸度极低,营养价值较高。依托线上、线下、实体店等渠道,屯脚红心猕猴桃远销省外各地。 据悉,基地2019年挂果面积2000亩,产量400余吨,产值800余万元,2020年进入盛产期,亩产700公斤以上,亩产值可达15000元以上,基地总产值可达5000万元以上。 “我们平均每斤卖到10元到25元不等,上一批采摘的350吨果子已经全部卖完。”王富江提到红心猕猴桃的销售信心满满,他说:“销售渠道除了本地外,还会销往上海、广州、宁波、昆明、北京等地。” 屯脚镇通过猕猴桃产业化实施,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产业优化升级,让村民同步小康步伐更加坚实有力。与此同时,猕猴桃产业化也增加了屯脚镇森林覆盖率,生态效益明显。如今,走在屯脚镇,曾经“小产出”的农田地变成了“花果山”和“聚宝盆”,让人看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钱凌芸)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