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前半生学习的不及格语文水平都用上了,请大家多多体谅。
时间是在2009年3月
人生总是要有目标的,可能没有长远的目标,但总会在一段时间里决定做一件事,便有了短期的目标,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决定登哈巴的。
加入户外俱乐部近一年来,一直在州内行走,对从小喜欢运动的我内心渴望能领略不一样的风景以及尝试新的路线,当俱乐部的领队拟出攀登哈巴雪山之活动计划时,不禁心之向往,预定了这次雪山之旅。
‘哈巴’为纳西语,意思是金子之花朵。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在民间传说中被看作是弟兄俩,金沙江从两座高大挺拔的雪山中间流过,形成了虎跳峡。哈巴雪山因巨大的海拔高低差异,形成了明显的高山垂直性气候,依次分布着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寒带等气候带,山脚与山顶的气温差达22.8度,这种气候又孕育了垂直带状分布的生态系列。哈巴雪山主峰高5396米,山顶终年冰封雪冻。主峰挺拨孤傲,四座小峰环立周围,远远望去,恰似一顶闪着银光的皇冠宝鼎。在海拔大约4700米左右的地方,悬岩披挂着冰瀑,属我国纬度最南的海洋性温冰川。据说那些千奇百态的角峰、刃脊、U形谷和羊背石,就是古冰川留下的遗迹。古远的冰斗还融化积聚成众多的冰啧湖,以黑海尤为著名。黑海因水色如墨而得名。湖水幽深神秘,且四时景观各不同。最奇特的是,人们只要站在湖畔长啸数声,湖畔四周便会细雨纷纷,有时甚至会暴雨倾盆,将人淋个浑身透湿。这种呼风唤雨的奇特景观,更增添了黑海的神秘性”。这些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风景更加让我神往,提前三个月就开始从物质,精神,技术上做起了准备。换好班带上装备和RMB准备上路了。
3月13日晚10点按计划从兴义出发,俱乐部很多的朋友们送我们到火车站,到火车站晚上10:30,离上车的时间还早,大家就在火车大厅玩起我们平时常玩的“杀人游戏”,引来了很多的围观人。11:30火车到站时,老枪(领队)、小米、咪咪、香草、浆糊、乡佬和我挥手和朋友们告别后,背上背包踏上了征程,因为购的是卧铺票,为了不影响其它乘客的休息,我们克制了自己的情绪,休息下来。
14号凌晨6点天还没亮就到了昆明,同行的咪咪是到昆明公干,请我们吃了早餐还邀请我们到她的酒店休息,正和我们的意,因为离去丽江的飞机还有7个小时,在火车上没睡好,一到了酒店就都倒下睡着了,只有香草睡不下去,因为她的身份证忘带了,就她一个人不定的打电话回兴义,叫朋友帮她找身份证,找户口薄指挥着每一步,三个小时后总算收到了户口薄的传真件,算是能休息下来了。睡到11点,我们打的到飞机场,因为机票是提前半个月定的,所以需要提前去办理登机手续,第一次坐飞机的我,什么都不懂,就跟着大家东跑跑西跑跑,还算顺利地办完了所有的手续,1:30起飞经过1个小时的飞行很快就到了丽江,下了飞机丽江顺风车站俱乐部的负责人孔哥已在门口迎接我们了,还给小米送上了一束玫瑰花,以庆祝她和老枪的新婚,丽江的领队“六哥”带我们到了一家事先安排好的丽江客栈,到了客栈见到了先到的含义和咖啡,他们是我们雪山之行的伙伴,也是顺便到丽江拍结婚照的,是提前我们4小时到达的,稍做休息后,我们几个就约着到丽江的街上去闲逛了,丽江的街让我们走走停停,因为美景真的是太多了,不知不觉天色已暗下来,已是7点了,我们来到一家江湖菜馆“食破天”,完成了我们丽江的第一餐,味美还很实惠,吃完饭我们继续在街上闲逛,丽江古城晚上的人比白天还要多,晚上10点我们回到客栈,坐在客栈中间的小花园里,慢慢的聊着天,很是放松,不知不觉过了12点,为了第二天的采购,只有休息了。
15日,大家都睡到自然醒,大概也是10点过了,天气非常的好,出门找早餐吃,街上人且很少,和旧枪走了几条等,找到一家买早餐的,要了一碗稀饭、一个丽江粑粑、一碗米线味道真不“咋的”,在丽江古城门外的一个超市里,我们采购了四人两天的食物,放在一个包里还真重,大概有十多斤,在古城外吃了午饭就回到俱乐部的沙发上躺着,见着驴友们陆续的到来,6点在俱乐部的组织下,所有的队员聚了一次餐,吃饭以前组织者(丽江顺风车站负责人——孔哥)、各领队都说了话,还为老枪和小米又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婚礼,有花有歌,有诗,有礼物,有祝福,晚餐的鸡肉火锅很有家乡的味道。酒足饭饱之后在俱乐部的朋友们的欢送下,我们一行12人老枪、阿蒙、擦擦炮、归我、奶瓶、含义、咖啡、浆糊、乡佬和我,还有两位四川朋友浩天、旖旎向雪山出发。跨过金沙江,来到虎跳峡客栈,已是晚上11点了,只能听到风声和流水声,别的什么都看不到,一片漆黑。没有风景可看,大家就只好整理一下上山的装备,把一些不必要的东西留在客栈,为的是减轻上山的负重,并把所有的对讲机充好电。
16日早晨从虎跳峡坐车到了哈巴村,沿途看着玉龙雪山想像着它的对面的哈巴,心情开始激动起来,一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来到了哈巴村和医生的客栈,站在村里就能看到哈巴雪山,她的美丽和气势让所有队员都感到惊叹,在那里把我们的装备打包固定放上马背便开始出发,从海拔3000米哈巴村骑马到了海拔4100米的哈巴雪山大本营,我骑的马有两岁多,名叫“阿宝”,一路上都是主人牵着,骑在马背上,看到一路的风景,从一开始的原始村落出发,过了干河,进入原始森林,一路上全是各种各样的松树和杉树,叫不上名来,在原始森林里还好都是当地的村民给我们牵马带路,要不很容易迷路,上到3800米便开始有了雪,越往高处雪越多,在贵州呆长了的我们,看到满山的雪都高兴坏了,在马背上就开始玩起找雪仗的游戏。路上有很多十多米高的树,向导说是杜鹃花,兴义也有可是从没见过这么高大的,到了四月份满山都能开红,加上温暖的阳光,他们自己都常上山来休闲,想想四月份我们也只有回家在七舍看自己的杜鹃花了。骑了四个多小时的马,总算到了大本营,全身都酸痛起来,对于我们来说也算过足了骑马的瘾了,大本营就是两幢一层楼的小木屋,一边是生着篝火供大家取暖做饭的地方,一边就是睡觉休息的地方,因为平时的锻炼,大家都没出再高原反应。大本营的阳光是非常的明媚,天也是非常的蓝,天空中几乎没有云,坐在门的院子里就能看到全是白雪的雪山,只有近山顶的地方有些薄云顺风漂着,虽然是明媚的阳光,但是气温还是有些低,大家都在院子都随地而坐,像春天刚冬眠完的蛇一样,吸收着太阳带来的温暖,由于高山雪地的紫外线特别的强,大家还是都戴着头巾和墨镜,旖旎和奶瓶忙着去堆雪人,可能是天太冷戴着手套的原因,堆出来的雪人不能算是漂亮,但能看出是雪人,很滑稽雪人,大家都去和雪人照了相。坐了半天大家都饿了,一个个都端着饭钵催着上饭,本来认为能吃到农家饭,可是一上来大失所望,胡萝卜、卷心菜、洋葱还有一些不认识的蔬菜加上一点油煮成一锅就端上来了,我都没看到一点肉,最后是在别人的碗里看到,原来是有肉的,就抢了一块,由于肚子的问题,还是吃了两大碗,想想这么高的地方,居住的人都没有,能吃到不动手的饭已经不错了,也不敢奢望别的什么了。山上没有电,大家早早的就进屋休息了,可是对于我们来说,7、8点就睡觉真的不容易做到,因为我们谁都没上到这么高,也不知道第二天什么发生什么事,大家还是安静的躺下了,虽然说是住房可是没有被子,只有用自己的睡袋了,也算是对睡袋的第一次检验,因为睡得太早,凌晨1点醒了一次,听到外面的风吹得呼呼直响,一测屋内气温-5℃,当时就想了没兴义最冷的天也没冷成这样,要是没这睡袋,那就冻成冰人了,想想又暖洋洋的睡着了。
17日,太阳还没露出头来,天刚刚亮大家就起床了,多数人都是被呼呼的风声给唤醒的, 大概有5、6级的风,整理好装备,就等着吃早餐了上路了,因为高原缺氧的环境,不允许我们做太多的活动,要保存体力,看上去大家都很平静。我给每个队员都测了一下脉搏,,因为缺氧每个人都比平时快了些,都在正常范围内,这种情况大家都是有心理准备的,不会影响登山。吃了和昨天一样的饭菜后,大家开始兴奋起来了,因为马上就要出发了,沿着向导的脚印,大家一个跟着一跟的向上前进,因为缺氧没走多远就开始有人在休息了,每上升一定高度,所能看到的风景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当然也就是雪与石的组合,除了一些地依植被在眼前外,花草树木的风景全在我们脚下,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山上的石头风化很严重,很多都成了细砂,石块一敲也就碎了,巨大的石板敲上去也是觉得它是空心的。一路上都有很多的晶莹剔透的的石头,听向导说运气好的话可以捡到水晶石,由于体力透支大家也没心思去寻找,越往上走空气越干燥,好几个队友的口唇都干裂了,预计4900米建营地的,由于风越来越大,我们的帐蓬不是专业帐蓬,领队和向导决定改在4700米建扎营,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漫长爬行,总算到了营地,营地在一山脊上,是一块比较平缓的坡地,偏高的一侧全冰雪,较低的一侧全是风化了的砂石,稍作休息后,大家就开始扎帐蓬了,老枪和乡佬的帐蓬相对比较好一些,就扎在风口上,用于挡风,剩余的就接在后面扎,所有的帐蓬都用风绳固定在石块上,每活动一下都要休息一段时间,平时十分钟能搭好的帐蓬,现在用了快一个小时才弄好。帐蓬搭好后,老枪向大家做了一下滑坠制动的示范,滑坠是登雪山里最容易发生的事故,是必须掌握的,大家稍着练习后便开始做饭,可能是由于风大和缺氧的原因,火很难被点燃,好不容易点燃了又被4、5级的大风吹灭了,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在雪地里挖了一个坑来避风,把火炉和锅都放在坑里,这样才把水烧开了,由于水温到不了100℃,米饭是煮不熟的,所以原本上山来煮火锅的含义和咖啡也没能煮,我和绿茶、浆糊、乡佬四个人一组,我们就煮了最方便的耳块粑,有甜的,有咸的,每人吃了两小碗,本来是想上山来好好吃上一饨,补充一下体力的,由于体力的透支,高原的缺氧实在没味口,由于风大,紫外线强,大家4点就都进了自己的帐蓬,躺着躺着就睡着了,也不知几点了,睁开眼睛天已黑了,只听见外面的风呼呼的吹,吹得帐蓬噗禢的响.看看温度,帐蓬内4℃,心想乡佬的这个帐蓬还真可以,比大本营的木屋还扛得住,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被冷醒了,一看时间夜里12点30分,帐蓬温度一下变到零下8℃,帐蓬里好像还漂着小雪,第一次在雪山上睡觉,想想还有一床睡袋,拿来套上后也没多管就躺下了,还没等我睡着,乡佬也醒了,也是被冷醒的,等他起来时帐蓬里已经积了一层薄雪,他打开帐蓬看到外帐已经被吹开了,外面的风大概有8级,呼呼的吹着,还真有点要把帐蓬吹翻的架势,看到别的帐蓬也我们的一样,有的风绳都被吹断了,看着这种情况他长叹一口气又回来躺下了。他不停的叫腰痛,说腰下面有块石头,还让我摸了一下,确实是块头石。我有药,不过天黑风大在背包里,摸了半天也没找到,只好对他说天亮了找给他。这时我的头开始有些痛了,呼吸和脉搏又加快了,我开始在想我一定是高原反应了,我在怛心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明天不能继续登山了,又想可能适应一下就会好些的,现在还早也不用急,听着外面的风声,又怛心明天天气不会好,可能还要在C1继续呆上一天,等到19号才登顶,如果这样,我是在帐篷里呆着呢,还是约上几个人下撤,越想越头痛,控制了一下自己,思想慢慢的平静下来。
18号凌晨六点大家就被叫醒了,很不想起来,因为头太痛不想动了,为了登顶,为了这次活动的顺利进行,我最终还是坚持着爬了起来,吃了一些糖果、花生和干粮后,稍着活动后,我的头不痛了,感觉一切都正常了,想想可能是前一天吃得太少了自己饿出来的,自我总结了一下,下次没味口时少吃多餐。绿茶烧了一个小时的水也没烧开,我们只好带着昨天剩下来的一点水准备上路,上路前每个人都穿戴好自己的安全带、雪套和冰爪,带上冰镐,背上水和吃的,老枪用绳子把我们每个人都系上,四人一组分成三组。阳光依旧灿烂,可是每个人脸上并不灿烂,每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气,感觉是非常的难受,绿茶一个非常尽业的“狗仔”,就在停下来的这个时机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照片,所有队员中似乎也只有她常拿出相机来留影。经过四个小时的艰难攀行,我们终于全队登上了5396米的哈巴雪山顶,奶瓶是笫一个登上顶的,不论先后登上顶就是成功,就战胜了自己,压抑了许久的心情终于得到了释放,大家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欢呼着,总算能放松下来照几张合影,摆几个POSE,欣赏一下风景,山高人为峰,所有的风景都在脚下,最大的感受就是一览众山小,远远的能看到玉龙雪山像是在空中飘着,也看到了黑海、角峰、刃脊、U形谷。中午一点渐渐的开始起风了,向导让我们下撤,途中看到平缓的冰坡,我的心开始燥动起来,不尽一个人在后面开始滑起冰来,在前面的浆糊也学起我来,由干是笫一次,速度没控制好,加上位置的原因,把拴在一条绳上的队友绿荼拖倒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举动,摔痛了绿荼也激怒了老枪,所有人员都被训了一下,在鱼鳞状的冰面滑行,确实需要臀部有非凡的忍耐力。从山顶到冲锋营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到了菅地马上开始收拾帐篷、睡袋等装备,有用没用的物品都打包,把所有垃圾都集中带走,让营地恢复到我们来之前的样子,只留下我们的脚印和身影。下山还算顺利,准时五点半全部队员都撤到了大本营,怕天黑马下不了山,大家稍做休息后又上了马背,现在感觉骑马真是一种享受,拖着疲惫的身体.经过两个小时马背上的颠颇总算在天黑前到了哈巴村,谢过和医生后我们坐上了重返丽江的面的。
其过程是艰苦的,但是结果是幸福的,是值得回味的,会上人“中毒,上瘾”的,我想这就是登山的魅力和吸引我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