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金州在线 首页 全州资讯 省内关注 查看内容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食品安全 多个部门负责人到场听取意见并答问

2011-9-27 10:25| 发布者: 小蚕豆| 查看: 1112| 评论: 0|来自: 金黔在线-贵州商报
摘要: 咋个让百姓吃得更放心?请回答 9月26日上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审议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同时就我省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中的 ...
咋个让百姓吃得更放心?请回答
 
    9月26日上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审议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同时就我省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专题询问。
 
  这是省人大常委会首次运用专题询问方式加强监督工作。
 
  省教育厅、省农委、省商务厅、省卫生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场听取意见并回答有关询问。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主持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华祥、周忠良出席,副省长刘晓凯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全面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并于今年5月至6月组织开展了全省食品安全法的执法检查。根据《监督法》第三十四条关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有关报告时,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派有关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的规定,省人大常委会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53次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对全省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专题询问。这是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报告方式的一种新尝试。
 
  专题询问历时两个半小时,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对“配齐配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保障食品安全检测经费”、“如何改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状况满意度不高的状况”、“加大力度查处地沟油”、“食用农产品监管制度建设”、“实施食品召回制度”、“专项治理整顿瘦肉精”、“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边远山区个体经营户的管理整治”、“农村学校食堂的规范管理”等事关百姓食品安全的问题及各部门对问题的解决对策,向有关部门“面对面”进行一一询问,有的委员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此次专题询问体现了我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食品安全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和关注民生的责任心,提出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促进问题的解决。同时专题询问也显现了政府及有关部门在食品安全工作中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让专题询问成为常态
 
  专题询问不是首创,但在我省是首次。
 
  询问的内容不是国家大政方针,但却是天大的民生问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是最关乎你我的食品安全问题。
 
  昨天的专题询问后,记者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请让专题询问,成为常态。
 
  补答、抢答、超时答 副省长主动“接招”
 
  “就这个问题,我再补充一下,……”在询问过程中,不少原本不是自己的问题,各个部门觉得有相关的联系时,也纷纷积极的作出补充。主持人让卫生厅的负责人回答的问题,工商部门和食药监局的负责人,也迫不及待的说出自己所在部门为此所做的工作,和正在做的努力。
 
  而也有部门负责人的回答超过“规定答题时间”,被要求“精简”。其实,他们回答得长,或许真的是因为他们做得实,有太多可支撑的具体事件和具体数据。真是“不怕答不好,就怕做得不到位。”
 
  “您满意这个答案吗?”每一个回答后,主持人都会询问提问的委员。
 
  “这个问题我来答。”副省长刘晓凯在询问会上也主动回答了一个委员的提问,让省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们觉得,这个“专题询问”不仅得到的是各个职能部门,更是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有意思的是,在刘晓凯副省长作答后,该委员又相当认真的补问了一句:“有没有具体的执行时间表。”
 
  5位旁听公民:希望专题询问成为常态
 
  “公民社会”是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解佳俊在专题询问联组会议以后,用来表达自己感受的一个相当贴切的词。
 
  此次,作为旁听人员参加常委会会议的有6名群众,他们分别是高校学生、退休干部、律师和自由职业者。
 
  从2009年底,继省人大常委会重新开展的邀请旁听公民参与常委会的会议后,这次的以“专题询问”的方式关注民生问题,让他们再次感觉耳目一新。
 
  无论是希望政府能建立专项基金投入到“地沟油”的研发转化的贵州铝厂退休干部阳寿庭;还是在会上了解到自己就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如何进行监管的贵州大学学生解佳俊;或者希望“专题询问”常态化的姚志贵,他们都表示,对各个代表、各个委员的履职都很满意,对政府对食品安全将采取的举措更加充满信心。
 
  而与会的委员、参与会议的部门代表,都觉得“专题询问”体现了我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食品安全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和关注民生的责任心。同时也显现了政府及有关部门在食品安全工作中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这些提问是否问出你心中所想?
 
  关键词:地沟油
 
  吴坤凤委员提问:我省在处理餐厨废弃物,避免“地沟油”重返餐桌方面有何举措?取得哪些成效?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回答:该局制定出台了《贵州省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细则”明确规定:餐饮服务单位申请餐饮服务许可证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对餐饮服务单位提交的书面申请材料中餐厨废弃物处理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具体内容包括:餐厨废弃物的收购协议、收购人身份证复印件或收购单位的资质证明、收购人所在村委会证明等。没有提供以上材料或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许可。
 
  该局上半年共抽检115批次的食用油,合格率为97.4%。从7月20日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餐饮服务环节餐厨废弃油脂监管专项整治工作,要求火锅店等用油量大的餐饮服务单位每日将食用油购进量、每日消耗量和废弃油脂回收量的情况进行公示。专项整治期间,共检查餐饮服务单位21793户次,其中遵义市共查封3处“地沟油”加工黑窝点,查获非法加工“地沟油”17.48吨。
 
  关键词:满意度
 
  桂希江委员问:本次执法检查中,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网上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米面油、禽蛋、豆制品、肉类、糖果糕点、酒类、蔬菜、水果、水产品、奶类等10类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进行了逐一摸底调查,共有957名群众接受了调查。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上述食品安全的整体满意度不高,均未达到三分之一。我省如何尽快改变这一现状?
 
  省卫生厅回答:针对省人大执法检查中,人民群众满意度不高的肉类、水产品等10类食品,增加抽检频次,发现不合格食品立即追根溯源,曝光违法、违规食品生产企业,向社会展示执法成果,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提振广大市民的消费信心。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采取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新增监测内容,细化监测责任,加强对蔬菜的农药残留,活鱼猪肉里是否有违禁药物、包装材料、违禁添加物等进行监测,及早发现、及时处置不合格食品,遏制劣质产品流向餐桌,保证人民的饮食健康。
 
  据农委、商务、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抽样检验结果显示,米面油、禽蛋、肉类等10类食品抽检合均在90%以上。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
 
  张爱华委员问:保障农产品质量是保障食品安全工作的源头。请问,我省是怎样做的?在督导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食用农产品生产登记制度方面有哪些举措?
 
  省农委回答:确保食品源头安全始终是农业部门的职责。2010、2011年,共投入资金343万元在全省湄潭、都匀、罗甸、关岭等43个蔬菜、茶叶重点县设立179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监测点,对监测点辖区内的蔬菜、茶叶适时进行农药残留速测监控,不合格农产品一律不准上市。
 
  今年1至8月,农业部对我省农产品进行例行抽检,抽检蔬菜300个样品,合格率95%;抽检水产品120个,合格率99.3%,抽检畜禽产品300个,合格率99.7%。
 
  省农产品质检中心抽检蔬菜290个样品,合格率96.2%;抽检茶叶78个样品,合格率100%。省畜产品质检中心抽检畜禽产品105个,合格率100%;抽检生鲜乳样品437批均不含三取氰胺,对60批生鲜乳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检测合格率为100%,其中6批进行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检测合格率为100%。
 
  针对农业部组织对我省今年第一次农产品例行抽检中发现主要来自外省的豇豆中农药三唑磷超标的问题,组织贵阳、遵义等农业部门加大专项抽检、监管和执法力度,下柜、封存和没收不合格豇豆5040斤。
 
  全省至今没有发生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农产品质量总体上安全可靠。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