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金州在线 首页 全州资讯 省内关注 查看内容

总策划张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讲述开幕式幕后故事

2011-9-11 11:28| 发布者: 宇宏| 查看: 1004| 评论: 0|来自: 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摘要: 在开幕式前3小时,作为本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文艺晚会《天地人和——中华颂》总策划的张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向记者讲诉了晚会新颖奇特的构思、浓郁民族元素在晚会中的运用。   总策划    ...
    在开幕式前3小时,作为本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文艺晚会《天地人和——中华颂》总策划的张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向记者讲诉了晚会新颖奇特的构思、浓郁民族元素在晚会中的运用。
 

  总策划

 

  原是本土人

 

  “我是本地人。从小出生在兴义,生活在册亨。”开门见山,见到记者,张华就道出了自己的生活历史。

 

开幕式上的焰火。本报记者 赵惠 摄
 

  张华介绍说,1978年,他考进贵州大学中文系,1985年,考取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生,师从当时我国的舞蹈泰斗吴晓邦,当上了吴晓邦的关门弟子。毕业后,与冯双白、于平合称舞蹈界“三剑客”。之后,张华成为了《舞蹈》杂志的一名负责人。

 

  1993年,张华只身一人来到深圳。当时,深圳正在筹办“世界之窗”。张华以自己独有的艺术魅力,加入了“世界之窗”的主创团队。在完成了“世界之窗”的运作工作之后,张华回到了北京。

 

张华对本报记者解读开幕式。特约记者 吴东俊 摄
 

  2007年,北京残奥会的总导演张继刚找到张华,邀请他担当开闭幕式策划部主任,就此,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一系列的策划就从张华的笔下源源不断地演变成为我们见到的、美轮美奂的艺术演绎。2009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被列为建国60周年的重头戏,而张华也担任了创作组的核心成员,《复兴之路》的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上演了100场之后,张华成为该剧的执行导演。

 

  两年前

 

  受邀担任总策划

 

  “我是在2009年12月,受邀担任的总策划。”张华介绍了自己出任总策划的经历。

 

张华对本报记者解读开幕式。特约记者 吴东俊 摄
 

  与晚会总导演丁伟一向合作不错的张华,在接到他的邀请后,欣然同意。从此,张华与丁伟往来于北京贵阳,为晚会的策划费劲了心思。

 

  “贵州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很好展示自己的机会,那么这一次,我们就要好好把握,让它成为一个以艺术的形式展现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展现全国56个民族大家庭欢乐、祥和的节日,使全国人民感受到它是一个全民族的嘉年华。”

 

张华对本报记者解读开幕式。特约记者 吴东俊 摄
 

  自然,贵州少数民族的歌舞,就演变成张华策划这一台晚会的主要元素。而在这台被命名为《天地人和——中华颂》的晚会中,张华在上篇《多彩贵州》中,运用了侗族、苗族、布依族的“天籁之声”、“反排木鼓舞”、“独竹漂”融入到舞台上,体现了东道主贵州少数民族的精气神。下篇的《锦绣中华》则用“雪域春风”、“大漠飞雁”、“汤瓶圣水”等内容表现了各民族的不同特色。

 

  巨型铜鼓

 

  悬空倒计时

 

  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苗族等众多少数民族中,铜鼓被作为盛大活动仪式不可缺乏的道具,担当着重要角色,而在此台晚会中,铜鼓被赋予了倒计时的重任。

 

  张华介绍说,开幕式文艺表演时,一面刻有精美太阳纹浮雕,象征沟通天地人神的铜鼓从体育场中心区徐徐升起,随着现场观众“十、九、八、七……”的倒计时声,铜鼓上十根巨大的太阳纹间依次喷射出一道焰火,象征着晚会倒计时读秒,最后,十道火焰喷射而出,观众的激情也随之进入高潮。

 

张华对本报记者解读开幕式。特约记者 吴东俊 摄
 

  张华说,铜鼓是西南少数民族所具有的特色,在运用到晚会中,创作团队将其艺术再现,以规模展现气势,以宏大展现震撼,这就充分体现出贵州元素在晚会中的具体运用了。

 

  天籁之声

 

  宛如天上神韵

 

  “天籁之音,应自天上来。”这是张华对侗族大歌这一天籁之音的解读。而这样的解读,也就造就了其独特的表现方式。

 

  “既然来自于天上,我们的表现就围绕这一形式而展开。”张华说,最后,侗寨木窗悬浮半空,飘然而来。窗台上坐着美丽大方的侗家姑娘,她们带着“蝉之歌”从天而降。独特的侗家建筑“鼓楼”、“风雨桥”作为背景,映衬出姑娘们的身影,宛如天上神韵降临人间。

 

  银冠“海洋”

 

  刻在记忆深处

 

  “回顾前面的8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映入大家的脑海,而我们这一届,要让它给你的视觉造成强烈冲击,让它深深刻进你的记忆深处!”

 

  张华给记者介绍说,在具有强烈动感的苗族“反排木鼓舞”之后,小七孔的七孔桥悄然隐退,紧接着的就是,2000多名身着苗族银冠的少女,如银色的波澜涌上舞台,和着银铃的撞击声,整个舞台满是银冠的“海洋”,它将强烈地冲击你的视觉、刺激你的神经,让你深深地被它所震撼。

 

  “原来有一句形容贵州的话,叫做人‘无三分银’。而这次,整个舞台变成了银的海洋,这就是对它的反证。”

 

  梦幻之水

 

  清水河中“独竹漂”

 

  布依族是依水而居,那么表现它们的最好方式就是“独竹漂”。张华解读了他对布依族最有效的表现方式。

 

  舞台上,活泼的青年男女脚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他们的潇洒划过,也让观众的思绪也随之而去。

 

  张华说,“独竹漂”在这一次民运会上被列为了竞赛项目。把它融入到晚会的表演中,这既是与民运会本身的结合,也是对民族元素运用的具体再现。

 

  最后,为了体现出多彩贵州的民族多元化。体现出17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自有特点,上千名芦笙手从四周涌进广场,巨型芦笙汇聚成一个红色圆圈。

 

  锦绣中华

 

  民族大联欢

 

  晚会的下篇为《锦绣中华》。它主要表现56个民族共同将祖国编织宏大的画卷。

 

  藏族的表现方式选取了雪山回荡的舞步、青稞里翻飞的长袖;蒙古族的大漠飞雁、回族姑娘举着圣洁的汤瓶,在闪烁的星空下婀娜起舞……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豪迈的歌声中,晚会变成一个中华民族的大联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