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无三日晴"的贵州遭受大旱
新华社记者周芙蓉
山塘干裂,水库干涸,作物枯黄,稻田龟裂……历史上长年雨水较多、有"天无三日晴"之称的贵州正遭受"旱魔"侵袭。
一场全民行动的抗旱救灾攻坚战在贵州大地开展。
饮水告急
据贵州省民政厅通报,截至8月25日,贵州省除贵阳市云岩区外的87个县(市、区)均不同程度受灾,共有受灾人口2048万人,饮水困难人口近550万,干旱还造成280多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毕节地区黔西县是贵州省第一个进入特旱气象等级的县。7月26日起,黔西县消防大队就开始给6个饮水困难的乡镇送水。
锦星乡文阁村支书车祥国说,5月14日以来就没有下过雨,群众生活用水受到很大影响,在山上难以找到水源点,全乡有1600多人要到2公里外取水。
黔西县副县长黄家一说,去年发生历史罕见大旱,境内河流、水库、龙潭、湖泊、井泉水水位下降,今年又持续高温少雨,水源点没有得到有效补充,水源很快枯竭,导致大旱当前,无水可抽。
铜仁地区石阡县石固乡南桥村66岁村民袁明学对记者说,"今年以来就没有下过一场透雨,村民要到2公里以外的地方挑水吃,来回要走2个小时。"
记者看到,当地的一座水库已干涸,库底龟裂,袁明学从水库仅剩的一小潭水中抽水用于农田灌溉。
石阡旱情较为严重的白沙镇,饮水最困难的地方10公里范围内都找不到水源,镇政府所在地正面临缺水考验。花桥镇党委副书记王永恒说,全镇8个村水源完全干涸,其中5个村要到垂直高差100多米的地方取水,镇政府所在地对饮用水实行定时供应。
在黔西南、黔东南、黔南和六盘水一些重旱县,用水紧张同样困扰着当地城镇居民和农村群众。
黔西南州普安县城唯一的供水水源东风水库可用水量仅30万立方米,从8月2日起,县城实行限时供水,每天开放5小时。黔东南州黄平县新州镇槐花村村民彭玉珍对记者说:"周围水源全部干了,从7月开始,政府不间断送水,一次可以接两桶100斤左右,可保基本生活。"
农业受损
在落坡太阳余热下,晴隆县光照镇野麦冲村村民颜明分在一片焦枯的玉米地里砍玉米杆。"已经没有收成了,包谷杆只能砍来喂牛。"颜明分无奈地对记者说。
旱情对租用土地搞种植和养殖的颜明分来说,损失惨重。她给记者算账道:正常年份,15亩土地要收2万多斤包谷籽,一年可喂养10多头猪,收入4万多元;20亩烤烟,去年的收入4万多元。今年大旱,包谷籽没有了,猪喂不成了,烤烟收入大幅减少。而土地租金、请人种地工资等,都得照付。
8月19日,记者在普安县窝沿乡河边村上木浪组看到,村民罗明英从河边抽水到自家稻田。虽有水灌溉,她家2亩水稻有的仍发黄,抽穗不饱满。她说:"从种下去就开始抽水,还好守着一条小河,每天都能抽到水灌溉。但水量不足,水稻长势不好,目前来看,至少要减产一半。"
一旁的村支书李本荣说:"罗明英家的田是村里长势最好的,全村13个村民组就只有靠河边这100来亩有点收成,占不到全村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如干旱继续下去,收成恐怕就难保了。"
黔东南州三穗县桐林镇捧相村黄庄组村民杨召林说:"从农历5月初至今没有下雨,4亩稻田已有2亩绝收,蔬菜、红苕、包谷、黄豆等作物大多干死了。"
晴隆县农林局局长罗勇说,从目前的旱情看,初步估算全县农作物损失70%。现在就算下雨,也已错过农时,大季农业损失已难以弥补。
连日来,记者在贵州部分旱区看到,地里的玉米、辣椒、水稻、烤烟等农作物长势差,有的已枯萎甚至干死。稻田干涸龟裂,稻叶枯黄;烤烟烟叶卷曲、发黄。
贵州农业专家分析说,持续的高温少雨,导致山塘、水库积蓄水不足,造成正处于需水关键期的大秋作物严重缺水。因此,今年的干旱对农业的危害较常年更为严重。
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截至8月25日,贵州农作物受灾面积167.5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95.5万公顷,绝收33.3万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严重。
全力抗旱
"旱情发展快、影响范围广、多因素叠加、受害程度深,"是贵州省今年遭遇旱灾的特点,且旱情仍在持续。贵州省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动员各方力量,举全省之力抗旱救灾。
记者在普安县窝沿乡河边村上木浪组低保户丁贵敏家看到,家里几个水桶都蓄满了水。
"今年干旱虽然很重,水稻全部干死没有收成,但政府的救济非常及时,水和粮食,我们都不缺。"丁贵敏说。
普安县委书记李如晴说,目前全县正在进行农村低保、困难户生活情况的摸底调查,确保困难群众的饮水、吃粮等生活必需。
在贵州特旱区,随处可见民兵预备役、消防官兵、武警战士为群众送水的场景。
安顺市关岭县消防大队关岭中队副中队长乔少飞说:"半个多月来,我们每天轮流到群众饮水最为困难的三个乡镇送水,最远的距县城有45公里。对老弱病残者,还要组织官兵把水送到他们家里。"
武警黄平县消防中队指导员李勇说:"在饮水最为困难的地方,一些群众要等我们送的水煮饭,这更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越是在老百姓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越是体现我们价值的时候,再苦再累也要好好完成为群众送水任务。"
为找水、引水,贵州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全力以赴,旱区群众积极自救。
贵州省地矿局400多名技术人员已完成地质布孔160个,已在旱情特别严重的黔西、金沙、威宁、独山等县成功打出12口出水井,解决6.5万人和2.7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
截至8月23日,贵州各级水利部门完成应急打井480多眼,新建临时抽水泵站589座、应急引水工程1118处、应急调水工程158处、新辟应急水源1500处,解决440万人、170多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旱区群众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积极自救。石阡县白沙镇铁矿山村20多个村民8月初抢建一口水池,水池下方是一处群众找的新水源点,解决了近60户400多村民的饮水困难。村党支部书记廖林说:"水源是群众发现的,及时上报政府后,政府投入5万元,35户村民自筹7000元,从水源点提水蓄在水池里,村民用水问题就解决了。"
据统计,截至目前,贵州省级财政下拨旱灾生活救助补助资金6609万元;全省民政渠道投入抗旱生活救助资金1.7亿元,着力解决群众饮水、口粮等生活困难。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