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金州在线 首页 全州资讯 本网原创 查看内容

2011“多彩贵州踏春行”第三届全国网媒大型采访活动圆满结束

2011-4-13 00:38| 发布者: xiaomian| 查看: 1471| 评论: 0|原作者: 金凤|来自: 金州在线
摘要: 金州在线讯 4月12日,随着采访团结束对晴隆县的采访,2011“多彩贵州踏春行”第三届全国网络媒体大型采访活动黔西南州境内的采访全部结束。尽管时间紧凑、旅途劳累,但黔西南州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民族风俗都给采 ...

 

金州在线讯   412日,随着采访团结束对晴隆县的采访,2011“多彩贵州踏春行”第三届全国网络媒体大型采访活动黔西南州境内的采访全部结束。尽管时间紧凑、旅途劳累,但黔西南州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民族风俗都给采访团的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中有来自港澳台的同胞们,来自华东、东北、西南各地的记者朋友,尽管地域不同,但友谊无地界,在这短短五天的日子,他们走遍黔西南,参观城市建设、了解工业发展、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领略秀美的大自然风光,同本地部分群众和媒体记者们结下了难舍的珍贵友谊。

他们说,黔西南是一个山水宜人、民风淳厚、景色秀美的旅游圣地。他们表示,回去后将充分利用各自媒体的优势,加大对黔西南旅游文化和民俗民风的宣传,向外界展示黔西南深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底蕴,让外界更多的了解黔西南,介绍更多的人到黔西南旅游观光,为黔西南加速发展尽到自己的一份心和一份力。

澳亚卫视记者高比乐与摄影记者李彬彬,从第一天开始,每天都在认真努力地工作。在小屯,他们详细采访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造纸;在兴仁县鲤鱼坝,他们把镜头对准了苗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在安龙县香车河景区,他们又对布依族风情作了特别的采访报道……在黔西南五天的时间里,他们的镜头录下了黔西南的秀美风景,淳朴的民俗民风,还有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镜头,通过他们的传播,必将有更多的澳门同胞了解了黔西南。

大连晚报采访中心副主任韩晓东、记者毕庆对黔西南印象最深的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族风情外,还有对黔西南名小吃的特别留恋,由于来自北方,她们对米饭不是太习惯,每天的晚餐都只是随便吃点,然后便打听哪里有米粉、剪粉卖,然后便结伴一道前去开小灶大快朵颐。她告诉记者,来到黔西南,她们最喜欢吃的的就是剪粉,特别是裹剪粉。以至于每当经过路边摊上的的时候,都忍不住大呼:哇,剪粉!她们表示,以后会再来黔西南,带上更多的人来欣赏黔西南秀丽的风光,品尝黔西南的名小吃。

中国台湾网频道主管陈佳慧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次到贵州到黔西南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贵州这边的山水非常优美,北方的山水比较雄壮,贵州这边的山水比较险峻,比较秀美,这几天跟着全国媒体这个团,走遍了黔西南各个县市,觉得黔西南民风淳朴、老百姓比较善良。听了大家的介绍,了解到黔西南最近几年发展很快,尤其是经历了一些自然灾害之后,当地党委政府、群众互相扶持,度过难关,感觉发展形势不错。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就是贵州这边的交通还是亟待改善,交通不便是一个劣势,在我们看来也是一种优势,因为我们是做对台宣传的,台湾也有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也是交通不便,但是他们没有破坏原来的一些道路、景观,原生态的旅游资源,在城市中生活的感受喧嚣的都市人,很适合到贵州到黔西南来寻找一些灵性。”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记者杨光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贵州,同时更是第一次踏入黔西南的土地,无论从无景气候,还是从当地的民风民情,我觉得都特别的浸染着我,我觉得这么好的人杰地灵的大好河山包括咱们少数民族的民风民情,如果是能够让全国更多的人更多的游客能够看到,对于贵州对于黔西南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如果可以的话,我觉得在当地的旅游部门对及当地的政府以及贵州省内外的新闻单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叫做贵州旅游外宣的战略合作,一方面能够把我们贵州的风土人情、大好河山,通过视频、通过图片、通过文字,能够在多终端上表现出来,能够多平台多窗口展现出来,同时也能够得到相关省领导单位的重视,可能在未来旅游的规划发展上能有些经济以及资金上的立项,可能对我们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