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的新变化
“邱家蛋糕”,这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
兴义人大多认得,炮仗铺那条小巷子买到的“邱家蛋糕”,味道就是不一样,其独特的风味总是令人馋涎欲滴。老兴义人还记得那低矮破旧的瓦房中飘出的蛋香,刚刚成长起来的少男少女逛完了各种饼屋和糕点店,也知道可以在兴客隆超市前和住院部对面的连锁店里,买到“邱氏重油蛋糕”。
一个产品好不好,看它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看它的发展状况。“邱家蛋糕”怎么样?反正记者遇到的本地人外地人都说好,走亲戚访朋友,提上两斤蛋糕,走到哪里都不丢人。而他家的房子呢,早就换成了5层楼的大房子,注册成立了黔西南州邱氏重油食品有限公司,从业人员由家庭作坊式的两三个人发展到现在的40多人,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发展了三个店面,日销售量从原来的几十斤到现在的四五百斤。
这个产品好不好,这个企业成不成功?事实最有说服力!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邱氏重油蛋糕”好像动静不小。几个门面包括总店先后“乒乒乓乓”搞起了装修,分别换上了新招牌——邱氏益品,从室内到室外,从色调到布局,统统来了个“大变脸”。
老顾客们觉得奇怪,“小鱼儿”莫非在搞什么“大名堂”,“邱家蛋糕”是换人了?改制了?还是要打出新的品牌?

小鱼儿的新思路
“小鱼儿”就是邱仕益,邱氏重油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邱家蛋糕的第四代“掌门人”。
谈起最近的这次“大变脸”,邱仕益说:“这是我们从家族式作坊生产向现代企业转轨走出的第一步。”为此进行了大半年的筹备,请专家对“邱家蛋糕”的品牌内涵、品牌价值和品牌的文化底蕴进行了全方位的挖掘、收集、整理和创新,在此基础上,经过充分的调研,结合现代人强调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归纳提炼出“邱氏益品”这一新品牌,形象宣传“年年益品天天乐”。
“为什么是我们走出的第一步?”邱仕益说,“邱家蛋糕”这个品牌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经过了几代人上百年逐步积淀,并在消费者心中扎了根的牌子。“到了我手上,已经奠定了很强的基础。”但邱仕益同时清醒地看到:“我们始终是家族式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很难发展壮大。要走现代企业的道路,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品牌,壮大自己的品牌,引入先进的管理,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最终才能做大做强。 ”
这一步,迈出来不容易。 首先是观念上的彻底转变。2004年以前,怕技术外流,怕质量不过关,怕加大成本……“这也怕,那也怕。我们关起门来搞生产,一家人包括我姐在内,又当伙计又当老板,苦活累活样样自己干。”2004年以后,邱仕益的思想观念逐步转变,开始聘请技术人员和小工。也就在那一年,兴客隆分店开张,第二年,住院部分店也开张了,生意越来越红火。
走过这一步,邱仕益总结——技术可以学得去,但品牌永远带不走。 俗话说,观念一变天地宽。邱仕益把重点转向了产品开发。从2004年到现在,除蛋糕外,邱氏企业逐步开发了萨琪玛、面包、苏点、月饼等几类10多个品种,并以过硬的质量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基础奠定,邱氏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完成向现代企业的转轨。“难度相当大。”邱仕益说:“最难的就是要完成一个数据化的管理模式,建立自己的标准。我们计划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不管再艰辛,一定要做到。”

质量是最好的品牌
不是坐享其成,而是积极进取。邱氏企业一小步一小步地迈进,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他们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始终把信誉放在第一。在这一点上,邱仕益认为,管理和经营都可以创新,但无论怎么扩大生产,产品再怎么供不应求,都坚决不能做对不起消费者的事。他们始终坚信:质量是最好的品牌。
“邱家蛋糕”的制作工艺其实很简单,只要有心,任何人都可以仿制。但最不能含糊的,就是一斤蛋糕的含蛋量,以及百年来一以贯之的坚持。
按照工艺流程,要先将蛋清分离,蛋黄加白糖,分别搅拌;当蛋清膨胀,颜色成雪白状,蛋黄里的白糖被搅拌成粉末状时,将清黄混合后按比例和面成浆,绝不能加一滴水;烤盘先打底油,上浆,放入烘焙箱中,烘焙15分钟,出箱时,再放一点油。这样,一板高蛋低面重油无水份、色素和任何食品添加剂的蛋糕就出炉了,其特点是松软、蛋香、入口即化。
整个工艺看似简单实则繁琐,车间里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几个关键环节必须把握。一是鸡蛋必须是土鸡蛋。邱氏企业每天用蛋600多斤7000多个都是专人从乡下一个个收购来的,土鸡蛋的蛋香浓色泽鲜,做出来的蛋糕非常好。二是必须坚持蛋清分离,手工搅拌。蛋清搅拌后,大量空气进入才能膨胀如雪白,使蛋糕松软,透气性好;蛋黄加白糖的搅拌试验过多次,只有手工才能将白糖搅成粉末而不留颗粒,搅拌机是做不到的。三是一斤蛋糕5个鸡蛋,绝不能偷工减料。这样才能做到和面时不加一滴水,生产出的蛋糕才能香气四溢。四是油的选择必须是自家用肥肉炼制的猪油。曾经试验过其他植物油、合成油、花生油等各种食用油,但只有上好的猪油才能与蛋糕结合。五是烘焙时间的掌握。
技术人员向记者说起一个事,“邱家蛋糕”在老中青幼中有着广泛的市场,有的年轻夫妇,在孩子断奶时,以少许蛋糕加水,婴儿特别喜食。有的夫妇由于当天没有买到邱家蛋糕,用别的蛋糕代替,但无论怎么哄,婴儿就是不吃。“有的人就是吃着我们的蛋糕长大的,到老都不忘。”他拍着胸口对记者说:“为什么我们的蛋糕这么好,就是因为我们10多年20年甚至100年来都是这么做过来的。”
正是这种一以贯之的精神,使得邱家蛋糕的名声一直长盛不衰。
在其它产品的开发中,这种精神顺理成章,成了邱氏企业的一种精神理念,发展为一项严格执行的管理制度。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他们把产品开发的重点定位在月饼之上。一直以来,兴义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的月饼以苏式月饼为主,广式月饼为辅。2004年,邱仕益做足了市场的前期调研,聘请名师生产苏式月饼和广式月饼,一方面借鉴别人的工艺,一方面融入自身的特色,结合兴义人的口味习惯,开发出高质量低价位的产品。在经营上,不以传统的八月十五为主,而是天天生产天天卖。久而久之,“邱家天天有月饼”、“邱家的月饼好吃不贵”等消费观念渐渐在消费者心中形成。
从一定意义上说,“老字号”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被人们接受并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它的光泽照亮人们的生活。“邱家蛋糕”这一块招牌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即是文化所产生的魅力。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