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金州在线 首页 全州资讯 时事政务 查看内容

喜忧参半访“龙头”

2009-4-7 10:49| 发布者: 网站编辑| 查看: 613| 评论: 0
——“五个培育”巡礼(企业篇)本报记者 陈亚琼 王尚封 

  到2008年,全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60家,资产总额20.4亿元,年销售收入23.65亿元,上交税金2.27亿元,带动相关基地建设166万亩,带动农户29.9万户。

  我州龙头企业发展较快,势头较好。看上去不错,走近了如何?3月中旬,记者走访了我州部分龙头企业,获取一组信息,在分享企业喜悦的同时,也感受了企业的忧虑。

  一

  整地、起垄、烟地消毒,兴义市白碗窑镇海子村烤烟种植大户肖云亮正在地里忙碌着。他说,有烟草公司补贴物资,指导技术,订单收购,今年收入10万元不成问题。今年他家已跟烟草公司签了66亩烤烟种植合同。

  正如烟农肖云亮所说,有烟草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扶持,农民种烟风险小、盼头大。

  2008年,全州烟草系统投入扶持资金1.39亿元,在各地烟区建水窖55666口,建烟水配套工程项目23个,建大型新技术烤房753座,改造提升原有烤房2698座,为烟农购置农机具685台,建设机耕道路80公里,设置防雹点31个,为烤烟生产上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烤烟生产的目标是百万担,全州各级烟草公司正铆足劲,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向这一目标冲刺。

  烟草企业“龙头”高昂,基地生机勃勃,农民收入增加,产业充满希望。

  二

  “领衔主演”喀斯特山区生态草地畜牧业“大戏”的晴隆县草地畜牧开发中心,选准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示范意义深远。

  阳春三月,记者走进晴隆县莲城镇江满草场,这里青草如毯,绿地蓝天,一群群波尔山羊犹如碧波中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正在放牧的江满村村民李清武感慨地说:“草地畜牧中心带动我们种草养羊后,我们就告别了靠卖血生活的日子,现在家里买了以前只有城里人才配有的组合家具,装上了电话,买了冰箱、彩电等。这样的生活在几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在江满村五组,不光李清武,其他农户也是家家盖起了小洋楼,从前因为贫困举家外迁的人,都陆陆续续搬了回来。江满村这个过去该县最为贫困的村,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农民人均年收入还不足550元。全村农户依托龙头企业种草养羊,到2008年,农民户均收入上万元,最高的达3.5万元,江满从“卖血村”变成了“小康村”,发端于此的“晴隆模式”闻名全国。

  晴隆县草地畜牧开发中心(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无偿向农户提供草种、种公羊和基础母羊群,修建羊舍,提供疫病防治和配套技术服务,负责销售;农民出土地、出劳力种植牧草,在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放牧、守牧和草地管理。增加的羊群按四六分成(中心占四,农户占六),每年结算一次。开发公司成立6年来,已带动农户10860户,近50000人,农户通过种草养羊年收入低的有6000元,高的有5万多元,70%以上的人家已脱贫致富。2004年以来,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先后被科技部评为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创新中心,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被省政府评为优秀龙头企业。采访中,记者欣喜地获知,这个中心准备依托种草养羊基地,建立屠宰生产线生产冷鲜肉,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盘点去年的收成,贞丰县白层镇白层村村民陆永生喜上眉梢。去年,他利用省热作所的科研成果甘蔗新品种, 在自家20多亩坡地上种植产出甘蔗140多吨,亩产在6吨以上,纯收入2万多元,比上年增收1万多元。与陆永生一样,在贞丰县糖厂的带动下,靠科技种蔗致富,日子越过越“甜蜜”的农民,在贞丰已近5万。贞丰糖厂建于1979年,经过几次技改,日生产能力已从建厂初期的250吨扩大到现在的1000多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科研院所”的经营模式发展甘蔗种植,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贞丰甘蔗种植由原来的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5万亩的规模,成为省内最大的蔗糖业基地。 

  企业负责人詹正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甘蔗产量稳定增长,白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延长产业链已迫在眉睫。糖厂也在考虑利用提炼甘蔗液剩下的滤泥建一个生物肥厂,为甘蔗基地提供养料,办得成的话,每年白白扔掉的1万吨滤泥就能“变废为宝”,应该是一个前景广阔的项目。他告诉记者,目前项目设计已经完成,占地4亩,总投资200多万元,投资不是问题,土地就很伤脑筋,手续繁琐,迟迟批不下来,项目因此不能启动。另外,糖厂还想开发冰糖和水果糖项目,并准备在开发保健酒上进行探索。詹正兴坦言,开发这些项目压力很大、困难很多,但又刻不容缓。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做大做强,企业强大了,才能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利益。

  三

  在我州龙头企业中,黄盛记的品牌意识和市场观念值得一书,这家企业的前景值得期待。

  黄盛记食品广告今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东方时空》、《正大综艺》等品牌栏目投放。兴义黄盛记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农产品深加工及农产品出口经营的民营企业,植根于农村,立足地方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订单农业,开发出了梅干菜、小米辣、泡菜等酱腌菜产品、油辣椒系列产品、浓缩火锅底料系列产品及出口朝天椒、皱椒等系列农产品,产品远销北京、广州、上海、武汉、长沙、乌鲁木齐、西安等20余个大中城市,出口美国、墨西哥、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并成功进入了全球最大的零售超市“沃尔玛”超市,全球第二大的“家乐福”超市及“易初莲花”、“上海百联”、“北京华联”等国内外大卖场及超市。2008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1亿多元,创税1354万元,基地2.7万农户年增收400余万元。

  四

  如果说上述信息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州龙头企业发展速度快、势头好的话,那么,下面的故事则提醒我们,我州龙头企业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成长壮大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3月中旬的一天,我们来到兴义市金桥果品蔬菜气调保鲜有限公司采访,这里,工人们正将一袋袋板栗倒进清洗池进行清洗筛选,大量腐烂的板栗被捞起装袋运去扔掉。公司总经理范功喜显得很无奈,他告诉记者,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购进的800吨板栗销路不畅,往年这个时候,板栗早就销售一空。经多方努力,他们联系上沈阳的客商,以每斤低于进价0.5元的价格将没有腐烂的部分拿到沈阳市场碰碰运气,如果再卖不掉,也只好扔了,今年可能要亏掉100多万元。在范功喜的办公桌上,我们还看到一份刚刚拟好的气调库招租计划。这份“重创”,折射出像金桥气调保鲜公司一样的许多龙头企业,由于只是对产品进行初加工,竞争力不强,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对农民利益保护的能力有限。

  在百花争艳的黔西南绿缘动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采访,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发展成集花卉产品引进、生产、销售、园林绿化、景观工程设计、施工、养护及技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生态环境专业公司,是目前我州从事花卉产业生产经营与园林工程设计施工最具实力的企业。公司负责人邓克云认为,产业发展必须有区域特色,春兰作为黔西南的特色,在全国独树一帜,是公司的主攻方向,但科技服务生产的能力太弱,且政府工程资金到位慢,贷款也面临困难,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空间不足。他说,绿缘公司生存没有问题,但要实现大发展就很困难。土地问题上也遇到一些麻烦,由于直接面向农户租地,意见不一,有的要求过高无法满足,土地的制肘难以摆脱。

  谈到公司带农户建基地,兴义市吉仁堂药业公司总经理金家兴直言不讳:“企业在带动农户上代价太大。”2004年,该公司投资500万元在兴义市沧江乡建设5000亩小叶榕种植基地,参与种植的农户达1500多户。由于项目的周期需要四年时间,农户在短时间内没有效益,一些农户不讲诚信,抛开协议,私自出售小树。去年进入采收期,按种植规模算,公司可以收购到1万吨小叶榕鲜叶,结果才收购了几十吨。诚信意识的缺失直接导致基地建设几乎“流产”。

  兴义黄盛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继海谈及企业做强做大感触颇深: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一般来说技术含量不高,竞争激烈,利润较薄,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也较弱。没有地方政府的扶持,企业无法做强做大。同时,该类企业以农民种植养殖的产品为原料,对提高农民收入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贡献较大。他呼吁党委、政府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设立州级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前景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力争3年内打造出1-2家“中国名牌产品”企业。

  采访中,各方对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的反映比较集中。农产品加工业税赋重、贷款难、财政支持少等问题较为普遍。企业一次性收购原料,占用资金时间长,一般商业贷款难以满足。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农户提供资金、技术和服务,但他们自身却很难得到扶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