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金州在线 首页 全州资讯 金州要闻 查看内容

感悟·思考

2009-4-5 14:08| 发布者: 网站编辑| 查看: 876| 评论: 0
——电视连续剧《绝地逢生》观后座谈会发言辑录本报记者 文建秋

  州委书记陈敏:从参加完在北京举行的《绝地逢生》新闻发布会,到3月5号开播,这个期间,我是怀着一种期盼、等待、担心的复杂心情:期盼这一部大作早日展现在全国、世界的面前,希望播放的那一天快一点到来;中央电视台开播之前,我已经得到了《绝地逢生》的光碟,但我一直没有看,因为我想用观众的心情来看这部力作,就是要看看观众是什么心情,于是等待;因为3月5号是人代会开幕,有很多大事要播出,能不能真正安排播出?所以担心,3月5号到18号,我一直处在一种兴奋、欣慰的心情当中。播完以后到现在,我又沉浸在回味、思考的心情当中,回味这部力作的谋划、摄制、播放的历程,更多的是一种思考,今后我们州怎么办?在“盘江村”那样的绝地能逢生,我们黔西南能不能逢生?《绝地逢生》是精品力作、堪称一“绝”,这就是绝地逢生的“绝”;反映的故事具有我们“地”方的特色,这就是绝地逢生的“地”;改革开放的春风恰“逢”其时,这就是绝地逢生的“逢”;生动地演绎出勃勃“生”机,这就是绝地逢生的“生”。我们州像剧中“盘江村”那样的典型不少,要好好地总结、树立、推开。要号召全州所有村“两委”,都向“盘江村”学习,要培养出更多像蒙幺爸那样的村干部,做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州委副书记、州长陈鸣明:《绝地逢生》之所以成功,因为有一流的题材、一流的编剧、一流的导演、一流的演员。看《绝地逢生》,我是流泪了的。如果当初不把片名由《布依人家》改为《绝地逢生》,是不可能在央视一套播出的,更不可能达到今天这种效果。我们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缺很多东西,但我们不能缺少精神。《绝地逢生》展现的是什么?是一种精神,是黔西南的“五种精神”。《绝地逢生》是一部精品力作,吸引了全国亿万观众收看,我收集了很多评论,几乎没有负面的。在这个年代,一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靠的是什么?是《绝地逢生》弘扬的主旋律。

  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州委组织部部长杜丹:3月5日至18日,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了在我州拍摄的19集电视连续剧《绝地逢生》,播出很成功。一是造势宣传高规格、大范围。在电视剧拍摄期间及播出前,通过媒体和各种形式大力宣传造势,2月26日,在省委宣传部的安排下,在北京举行了首播媒体见面会,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文化报、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等全国五十余家媒体全力聚焦。二是内容富有时代气息,民风民情浓郁独特动人。大部分的网友惊艳于《绝地逢生》的取景,评价黔西南像块藏在深山的宝玉,有一种不受外界侵扰的“桃源美”。三是黔西南州美丽独特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坚韧不拔的精神随着《绝地逢生》播放充分展现。《绝地逢生》在兴义、贞丰、兴仁、晴隆等县市最具黔西南特色的景点取景,让全国观众看到黔西南州与众不同的美丽山水,以及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网友评价,《绝地逢生》区别于以往的农村题材影视剧模式,严谨、唯美、大气,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坚定执著、不服输的精气神,显得自然清新,如一阵乡野清风,有种独特魅力。《绝地逢生》的播出,既是向改革30开放周年的文艺献礼,又是对黔西南州美丽山水、独特民族风情及充满时代精神和形象的有力展示,可以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对外宣传。《绝地逢生》的播出,是黔西南州文化建设和对外宣传很重要的一项成果。它是一次黔西南州山水及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传播;是记录、弘扬黔西南州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坚韧不拔、勇于创造的奋斗诗篇;是一首激励和增强黔西南州人民实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志气和信心的进行曲。作为黔西南州这样的“两欠”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其他先进地区相比,我们受人才、经费等诸多困难制约,要迎头赶上,有突破并为经济社会服好务,必须找到杠杆支点,用巧力、善用力、会借力,用改革创新、坚韧不拔的精神来撬动阻碍我们前进发展的巨石,推动我们工作,实现黔西南州的跨越发展。

  省作协副主席欧阳黔森:据《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的统计,央视网站网友留言已经达到16万多条,发表有关《绝地逢生》文章的报纸达到200家,其中60家主流报纸发表了大篇幅的报道,12家报纸、杂志整版推出,《求是》即将推出大块文章,《光明日报》发了3次,并且都是大块的理论文章,《文艺报》出现了3次,《解放军报》也出发了几次,《人民日报》也发过。播出以后,截至4月2日,《贵州日报》已经推出了16个整版,单发的消息则不计其数,《贵州都市报》已经推出了26个版。全国的很多理论家已经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解放军报》、《羊城晚报》发表评论文章。因为是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代会开幕当天晚上黄金时间中央电视台一频道播出,所以播出后,影响特别大,并且当天全国新闻联播差不多用了两分钟时间简要介绍了《绝地逢生》。这部片子没有当地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肯定达不到今天这个高度的。原贵州省委副书记、安徽省省长王三运说:“这一回贵州宣传拿到了头彩。”《光明日报》总编苟天林说:这一次“两会”,贵州的影响很大,白天的热点是讨论报告,晚上的热点是看贵州的大戏《绝地逢生》。在“两会”期间,播贵州的电视剧,这在贵州的历史上以前没有过。这说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贵州不仅政治建设发展了,经济建设发展了,文化建设也在同步发展。《绝地逢生》的成功,是黔西南各级干部群众集体的结晶。

  州政协副主席黄健勇:这部戏延续了贵州作家的历史使命感。有使命感的作家都在关注脚下这片土地的生存状态、贵州人的生存状态。这部戏带给我们贵州作家的启示在于:我们如何去认识脚下的这片土地?如何在脚下这片土地上开掘富集的“金矿”?我认为《绝地逢生》有“四个第一”:是第一部反映贵州和贵州农村生存状态的大戏;是第一部展示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30年奋斗状态的大戏;是第一部反映贵州人精神状态并提炼出贵州精神的大戏;是第一部让我们看到贵州未来的大戏。

  兴义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华:《绝地逢生》从创意、剧本写作、拍摄、播出,没有州里面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不可能达到今天这个效果的。早在《雄关漫道》在贞丰拍摄期间,欧阳黔森就捕捉到了顶坛栽种花椒这个好题材,并因此放弃了其它更好的待遇。他真的热爱黔西南,在州委党校创作剧本的时候,经常熬夜,有时写到激动时,他情不自禁地流泪。问他为什么流泪,他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观看之后,觉得《绝地逢生》揭示了一个真理:只要科学发展,绝地也能逢生;彰显了一种精神:屡战屡败、直至胜利的精神;展现了一幅画卷:黔西南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具象的画卷和精神的画卷;产生了良好的效应:全方位地宣传了黔西南,让外界更多地了解黔西南,走进黔西南。

  贞丰县委书记郭玉海:看《绝地逢生》,我也是几次流泪。全州上下,全省、全国都在看这部电视剧,怎样把剧中表现出的这种精神发扬光大,这是我近段时间在思考的问题。我想把《绝地逢生》刻录成光碟送给全县各村党支部,让村组干部、员重温后,我们也来组织讨论,讨论的目的,就是要弘扬这种精神。这部电视剧的各个层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村“两委”要学蒙幺爸、韦号丽;普通群众要学蒙二棍。《绝地逢生》播出以后,有很多电话打进来、有很多人在问,肯定会有很多社会各界的人要到顶坛来,来了以后怎么办?一、今年我们要先建设3000亩优质花椒示范园,要让来的人看到,这实实在在可以推广。二、要发挥好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办的“石漠化治理学校”的作用,农民确实很需要技术。三、绝地咋个才能逢生?就是要建立像蒙幺爸、韦号丽那样的村“两委”班子,有了这种班子,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

  州文化局局长高祥国:看了《绝地逢生》之后,得到以下感悟和启示:一、符合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是绝地能够逢生的思想基础;二、因地制宜,找准适合发展的路子,是绝地尽快逢生的前提条件;三、不屈不挠的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绝地寻找逢生之路的精神动力;四、村“两委”班子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是绝地探索逢生之路的组织保证;五、这部电视剧把握时代的脉搏,客观反映了我们“边少穷”地区脱贫致富,多方反映黔西南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是《绝地逢生》深受人们喜爱的关键所在。

  州委讲师团团长龙大学:看过《绝地逢生》之后,觉得他的播放产生了几方面的效应:它是一部非常好的农村改革开放30年的献礼片,是一部非常好的农民治穷致富的艺术片,是一部非常好的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生态片,是一部非常好的展示黔西南美丽风景的宣传片。相信以后,它的效应还会更多、更好。

  

  州文联主席田刚毅:看完《绝地逢生》,我有一个强烈的想法:用文化来彰显精神。黔西南有“五种精神”,如何彰显黔西南的这些精神?就是要出名。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要在全国出名,虽然我们在努力,但很难;用文艺的形式来做,会带来很多机会。今后,我们要用更多的文艺形式来展示黔西南精神。

  

  

  贞丰县北盘江镇顶坛村村支书蔡玉伦:《绝地逢生》是对我们顶坛30年来的真实写照,反映了我们农村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过去的顶坛是“眼看花江河,有水喝不着,姑娘往外走,媳妇讨不着”的绝地,女人生娃儿也没有一碗好饭吃,很多人病倒在床上没有钱医,不少人搬到其它地方去了。我从1973年在那点当起生产组组长,经常帮群众到政府要救济粮。后来采取种种措施,搞坡改梯,种花椒,如今大家都过上了好生活。

  兴义市巴结镇南龙村村支书李长德:《绝地逢生》在我们南龙古寨拍了一个多月,我是天天参加。播出来以后,在我们那里反响很大,特别是那些老年人,他们说,“绝地逢生”这个名字起得好,贞丰顶坛那个石旮旯能够种花椒发财,我们这个地方没得石头吗就种树嘛!我们那里历史以来就是种甘蔗产红糖的地方,但是甘蔗连续三年垮价。看了《绝地逢生》以后,村民们自觉地把25度以上的坡地都种上了树。因地制宜嘛,我们这里种不成花椒,但栽树条件好,于是就挖了甘蔗种树。周边的村,种树的也多得很。再等两三年来看,我们那点就全部是树子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