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金州在线 首页 全州资讯 时事政务 查看内容

网友模仿小说持蜡烛探密古墓

2009-4-5 13:42| 发布者: BoA| 查看: 427| 评论: 0

  一群80后的都市年轻人,偶然撞进沉睡千年的古人墓穴,探秘、拍照、恐惧、兴奋,然后将所见所闻在网络详细“直播”……(本版昨日报道)前日,继“蜡烛照路3摄友摸进古墓”后,摄友们再次摸进新墓穴,而网络上,新兴名词“特色古墓一日游”开始出现。

  在首批“探墓者”的身后,渴望探访历史神秘的拥趸者正一拨接着一拨。是什么样的诱惑,让他们爱上探索冰冷的墓穴和骸骨?而让非专业“探墓者”轻易进入的众多古墓穴背后,又凸显了文物监管怎样的困惑?

  现场直击

  一人一根蜡烛 网友再探古墓

  报道见报后,更多的网友对探墓者阿佐们的行为产生了兴趣。前日,阿佐致电记者,“我们又发现华阳城郊一个墓穴,赶快和我们去体验吧。”

  下午4点,记者赶到华阳通济桥和阿佐、瑞瑞会合,一同赶来的还有新成员小刚。虽然眼前3人一副“驾轻就熟”的模样,但专业的户外工具,如绳索、探灯、登山装备等,他们一样也没有,大家所携带的工具仅仅是一人一根蜡烛。其中,瑞瑞眼睛过敏正包着纱布,小刚脚下还穿着一双锃亮的尖头皮鞋。

  目的地在距离华阳4公里的郊外。一路上,阿佐介绍说,他现在没事就在华阳摄影采风,常意外撞见被盗的古墓穴,每发现一处,他就约朋友一同前往探险,目前探墓队伍越来越庞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咱们搞个古墓探险游如何?”阿佐自我解嘲。

  模仿小说 探险只体验不动手

  “找到了,就在这!”来到一个荒草丛生的小坟山,只听见瑞瑞一声惊呼,大家发现了隐蔽在乱草中的一个洞穴,洞口只能容下一人勉强进入。

  “这墓已经被人盗过了,才会留下这个洞口。”阿佐拿着一根蜡烛就钻进了洞穴,小刚也一头扎了进去,爬行不到3米远,眼前的空间渐渐开朗,可空气却越来越浑浊。阿佐一边示意大家将蜡烛固定在墓穴两旁的侧壁上,一边解释,“别奇怪,电视上都这样演的,蜡烛不但可以用来照明,还能试探墓穴里的空气质量。”

  在阿佐的带领下,记者进到主墓室,看见了一口棺材,地上散落着碎瓷片和瓦块,隐约可见少量的白骨。在行进的过程中,阿佐不断地示意大家,要做文明探墓者,只能体验观看,不能带走墓穴里的一砖一瓦。

  没有专业知识 完全出于兴趣

  体验一番后,大家围坐讨论探访心得时,记者提出:“大家没有相应的探墓装备,如果发生意外危险该怎么办?”“瑞瑞眼睛感染生病,贸然进入洞穴,会不会被里面积聚的细菌所感染?”“如果真正发现有价值的文物,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对其直接产生破坏?”

  对这些问题,阿佐解释说,他和瑞瑞、小泉、小刚等人都是在最近无意间发现古代墓穴,成功探访了几次后,才渐渐喜欢上了探墓。每一个成员都没有相关知识储备和探墓经验,仅凭借从小说、电视上获取的粗略知识,以及一些老人的回忆,找到了这些已经被盗失的墓穴。完全是出于兴趣和好奇心,只为感受其中弥漫着的神秘感。

  对于可能遭遇到的安全隐患,阿佐表示,会在以后的探访中逐渐改进。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违反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阿佐和记者拨通了双流文物局电话,汇报了最新发现。阿佐说,以后只要发现了古墓,他都会第一时间报告相关部门。

  网友热议

  跟帖者众多 都想跟着见世面

  在阿佐和记者进入神秘古墓的同时,网络上探访“古墓”的讨论也正愈演愈烈。

  “不如组建一个群,就叫‘特色古墓一日游’怎样?”昨日,人气超旺的天涯论坛,有网友提出了组织“古墓旅游”的新概念,对探墓感兴趣的网友则热情回帖:“周末就带我们去吗?”“好久有活动记得通知一声。”阿佐说,除了直截了当表示想参加他们的“探墓”活动外,还有网友通过站内信、加QQ甚至直接给他打电话等方式找到他,请求一起去“见见世面”。“各类要求应该不下百个。”

  “只看不拿、只进不挖”的探墓爱好者在成都究竟有多少?阿佐说无法统计,倒是记者的一个朋友不以为然,“龙泉周边有好多盗过的古墓,我都钻得不想钻了。”朋友还透露,除龙泉外,双流、华阳一带也有很多古代墓穴,“盗痕明显,进入方便。”

  专家说法

  探墓存在隐患 苦于难以监管

  听记者说起阿佐他们的“壮举”,有20多年考古经验的成都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江章华一直摇头。

  江章华说,按文物保护法,阿佐他们的行为已触犯法律,“任何人未经批准进入古墓都是违法的。”江还表示,民间探墓危险重重,“一是新发掘的盗墓可能遭遇坍塌危险,二是古墓里病菌很多,甚至有很多已灭绝的古代病菌,三是容易因古墓里的水银引发汞中毒。”

  “相关文物保护法规其实已经十分健全。”江章华一再声明,盗墓最高可判处死刑,并已有人被判死刑。但对提出的众多无主被盗古墓由谁监管的问题,他表示,被盗古墓太多,进入太容易,散布太偏僻分散,监管难以面面俱到……这些问题,都像影子一样,缠绕着众多考古人。

  探墓是年轻人合群娱乐行为

  《鬼吹灯》系列盗墓书籍持续大热,在80后人群中形成了“探寻古墓”的潮流……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社会学家陈昌文分析认为,阿佐以及阿佐代表的年轻人表现出的是一种合群娱乐行为。

  陈昌文说,探墓之所以受到热捧,一方面它神秘待考证的自身特点,能充分满足年轻人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同时它难度不高,容易团队进行,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型“游戏”并不奇怪;另一方面,网友追求新颖怪异的交流主题,探墓过程中的神秘和刺激,都能充分满足网友无限的交流趣味,以同样的精神需求存在于网络,实现群体狂欢。 据《华西都市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