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金州在线 首页 全州资讯 金州要闻 查看内容

山路弯弯

2009-4-3 10:45| 发布者: 网站编辑| 查看: 961| 评论: 0

——则戎乡长冲村修路记

  3月25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榜泉告诉记者,在桔山街道办丰都村干部的动员支持下,则戎乡长冲村修路遍地开花,干部群众热情高涨,几个月以来为改变长期制约发展的瓶颈——交通问题,奋战在公路建设上,这是一个村村联手、以富带贫、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开创这样一种模式、建立这样一种机制开了一个好头。——题记
  
  3月27日,艳阳高照。
  
  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拱红(拱桥至红椿)公路近十公里处、地处群山之中的则戎乡长冲村五组郎家凼。沿着刚修好不久的一段水泥路,翻过山垭口,再前行一小段,便到了水泥路的尽头,环视周围,高高的大山下面是一个凼子,凼子里住着二十多户人家。沿着陡陡的山坡往下看,数十村民正奋战在公路上,一派热火朝天的修路场景展现在眼前:离水泥路尽头约20米的地方,一位60开外的老人正与几位村民用钢钎齐声吆喝着撬石头,不远处,村民们有的抡着大锤击石,有的举着锄头挖泥,有的用箩筐清理细沙石……
  
  “这条路就是要修通这山下面凼子的,你不要看现在才修通两百多米水泥路,其他的毛路也还正在修,但这可是凼子里二十多户人家奋战了三个多月的结果!”随行的长冲村支部书记黄勇介绍说:“山高坡陡石多弯急,就拿郎家凼这条2公里多的公路,就有6处回头弯,修路难度大,有的地方需要炸挖三、四米深才行,而有的地方填方也很大,所以这修路的进度相当慢。”
  
  来到正在撬石头的几位村民跟前,知道记者一行来访,60开外的老人放下手中的活,跟记者攀谈起来。老人名叫郑周国,今年68岁,长冲村五组组长。一提起修路的事,郑周国有着数不完的感慨:“没通路的日子苦啊,出行不方便不说,就说这一年养的猪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要拿出去卖得费大力气啊。我家苞谷多,一年要喂几十头肥猪,但每一次卖的时候,都得请很多壮劳力台出去,记得有一年我家一次卖8头肥猪,除了我们凼子的20多个年轻劳力,我还从长冲、坡阳、向阳坪等组请了40来个亲朋好友,一共是60多人,八、九个人负责一头,扶的扶,抬的抬,换的换,吃完早饭就开始,整整花了三个多小时才将猪抬到四公里外有公路的地方。一天下来,大家的工钱不开,仅烟酒和生活费就花去了400多元钱;另外,要发展什么产业也是‘有头无尾’,像我们凼子,由于气候和土质条件都很好,以前村民们家家户户栽种桃李和黄果,几十亩果树发展得很好,但一到卖的季节,村民们都犯了愁,果子难拿出去卖,于是村民们陆陆续续又将果树都砍掉了;像粮食,种出来了也没法卖出去,我家现在上万斤的粮食推存在家中,要卖百把斤粮食花钱请人拿出去的话,得花十多二十块呢!你看,我们凼子二十多户人家,家家的房屋都很破旧,为什么?就因为这路不通,想建新房但建房物资难拿进来啊!”
  
  路不通,出行困难、生活困难,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困难,做什么都难!长冲村到处都是大山,山高坡陡路难走,这是长期以来困扰着长冲村群众祖祖辈辈的一个大难题,这些年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民们大搞坡改梯,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交通问题一直都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难题,虽然1999年政府投资修通了从该村通过的17.8公里长的拱红公路,2004年还整体进行了油化,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全村的交通问题,但没有完善的通组公路仍然是群众出行和发展经济的瓶颈问题。去年二月以来,桔山街道办事处丰都村支部书记彭佐书到郎家凼走访,动员干部群众无论如何都要把公路修通,只有修通了路才能甩开膀子发展经济,要不然死路一条。之后几个月,他又多次通过电话或实地表达了这种想法,但都由于没有启动资金等等原因使修路的事一直没有动起来。去年十月,彭佐书等丰都村的干部又以他们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后实现快速发展、群众迅速致富的事实动员长冲村干部群众修路,并表示将给予水泥等物资的支援。之后两村口头达成协议结为帮扶对子,共同改变长冲村山区面貌。
  
  大山依旧,长期受到交通难题困扰的村民们思绪翻腾。五组组长、郎家凼村民郑周国组织群众开会讨论修路的事,结果家家支持,纷纷下定决心,表示无论困难多大都要打通进组公路,在市政协以及市国土局、市农办、扶贫办的支持下,去年农历冬月十五,郎家凼村民炸响了修建进组公路的第一炮。从此,郎家凼20多户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克服外出打工人员多、经济困难等等问题,早出晚归,齐心协力奋战在修路现场。针对山形及修路的工程难度等实际,“单打独斗”难以完成,村民们便决定每天靠自觉,集体出工投劳,68岁的郑周国和73岁的老伴天天都上工,还主动拿出8000元作为启动资金;在占用土地上,村民都表示,不管占用了自家多少土地,都完全无偿提供;资金方面,按每个人口500元自愿出资,部分村民经济实在困难,郑周国便拿出自己的钱先给他们垫上。为了修路,村民郑周安卖掉了自家还没长肥的大猪,出资3000元资金修路;已是花甲之年的村民郑周民家共有13口人,妻子去年正月逝世,四个儿子儿媳全部都外出打工,一人带着年龄从几个月到十来岁大的七个小孙孙在家生活。为了修路,郑周民便将大的几个孙孙分别送到他们的外公外婆家,而仅几个月大的小孙孙,郑周民则请因腿残疾无法外出劳动的邻家妇女带着,每月出资200元钱以作补偿。时下,郑周民又叫回了两个打工的儿子,一起参加修路。
  
  “下定了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有各级领导、各级部门和丰都村的支持,就没有修不通的路。”五组组长郑周国这样表达自己和群众的心声。他说,三个多月来,郎家凼的村民除了大年初一外,天天奋战在修路上,丰都村已经支援了他们80吨水泥,进郎家凼的公路已经修好了200多米水泥路,毛路已打通了千余米。郑周国信心满怀地说:“不管怎么苦,再通过几个月的努力,今年九、十月间左右,一定要将进组公路修好,辛苦一年时间,以后就不用再花抬猪这样的冤枉钱了!”
  
  大山觉醒,一石激起千层浪。五组郎家凼村民修路一动工,其他未通公路组的群众也坐不住了,四组、六组、八组也自发的投入到修路上来,几个月以来,全村公路建设遍地开花,几个组计划新修五条公路近十公里。3月27日中午一点过钟,在四组、六组修路的羊子凼垭口,只见七、八十名男女老少正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奋力修路。六组村民、66岁的妇女周仓碧老人告诉记者:“这路一定得修,虽然修好了我也走不了多少年,但这是为儿子儿孙造福的事,几个月辛苦换来的是万辈子幸福嘛!”正在带领群众修路的长冲村民委主任郭万坤说:“现在群众修路的积极性很高,干劲很足,像78岁的郑德海、73岁的江德芬两位老人,不让他们来修路,但他们却硬是要来啊,劝都劝不住!”
  
  “长冲村公路的建设,市领导也十分关心,前几天市委常委邓启鹏、副市长黄榜泉还亲自到修路现场查看公路建设情况,鼓励群众艰苦奋斗早日打通致富路呢,有多方的支持和领导们的关心,再难我们也要尽快把路修通,为今后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村支书黄勇对早日修通每组的公路充满信心。
  
  山路弯弯,群山涌动,遍地开花的公路建设让群山不再沉寂,一条条新修的公路正在延伸……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