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 促进跨越◎
──兴义市白碗窑镇探索实践科学发展之路纪实
白碗窑镇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烤烟生产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两大资源优势,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探索出一条“产业富民,基础兴镇,资源强镇”的科学发展思路。
一
土地贫瘠,传统种植粮食产量很低、收入少是以前白碗窑镇贫穷的根本原因。镇内有适合烤烟生长的自然条件,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人零星种植烤烟,但多是凭兴趣种植,自给自足。 1987年,兴义把烤烟作为一项农民增收致富的经济产业来发展。穷则思变,白碗窑镇历届党委政府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更新观念,将传统种粮改为种烤烟,成为全市最早科学种烟、规模种烟的试点。 种植烤烟促进增收的成效特别明显,最典型的是纳谷箐组,当时非常贫穷,全组90多户人家吃救济粮的占70%以上,后来通过发展烤烟促进增收,全组群众逐渐摆脱了贫困,烤烟成了支柱产业,种烤烟成了群众的致富之路,群众都不愿外出打工。近年来,全组烤烟总收入都是在100万以上,2009年有望突破200万元。烤烟是实行隔年种植,种过烤烟的地种玉米等粮食作物收成较好,老百姓常说,种烤烟就是施“绿肥”、存“粮食”。通过政府倡导,烟草部门作技术指导,种植面积逐年递增,白碗窑镇现已成为“黔西南州烤烟第一镇”,镇内的海子村由于发展优势较好,种烟技术过硬,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收入可观,获得“全州烤烟第一村”的称号。 白碗窑镇内有储量约4亿吨的煤矿以及黄金、铁、钴、锰、页岩、陶土等矿产资源,除了种植烤烟之外,为逐步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镇党委政府与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现已有凹子冲、超强、富兴、革新、白龙岗等5个规模煤矿落户生产,2008年产煤15万吨,实现税收700万元。
二
思路决定出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白碗窑镇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促进跨越”主题,按照“产业富民,基础兴镇,资源强镇”的发展思路,紧扣“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为全面协调可持续谋发展、谋出路。 ——巩固烤烟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白碗窑镇的烤烟实现了从兴趣种植到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的跨越。2008年,烤烟种植面积15345亩,收购烟叶4.45万担,上中等烟占94.48%,担均价747.5元,亩产值2168.06元,全镇烟叶收入3459余万元,实现烤烟税6652651元。2009年,明确在种植面积、田间管理、科技水平、经费投入、督促检查等方面下功夫,计划种植15000亩,实施好2500亩“兴烟一号”示范建设,稳住400万斤的收购目标,在巩固的基础上做大做强烤烟支柱产业。 ——开发矿产资源,促进财政增收。不断加强对煤矿企业的服务,协调处理好矿主和群众的利益关系,加强对凹子冲、超强、富兴、革新、白龙岗等5家规模煤矿的技术创新和技术革新,科学开发煤矿资源,提高生产效率。2009年,确保30万吨以上的产煤目标,力争产煤40万吨,计划实现产值近亿元、实现税收在1500万元以上。加大黄金、铁、钴、锰、页岩、陶土等矿产资源的宣传力度,招商引资开发。 ——启动小城镇建设,拓展发展平台。对集镇区进行中长期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以水库移民安置、灾民安置为突破口,启动小城镇建设,加强集贸市场、供水、供电、路灯、绿化、客运、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小城镇功能,提升小城镇品味,吸引镇内外有经济实力的群众到规划区内建房经商,扩大镇内投资,拉动镇域经济发展。 ——建设兴白公路,增强区位优势。兴白公路距市区只有16公里,就是从兴义市区南环路大顺加油站至白碗窑镇,比老路要少12公里,去年完成了一期工程,今年争取油化完善建设,使之成为通往市区的主要道路,增强区位优势。同时,逐步争取项目资金,打通邻镇、邻国道以及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断头路,逐步形成进出便利的交通网络,活跃农村市场和经济。 ——扩大种养产业,力建“菜篮子”工程。白碗窑镇的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不但适应种植烤烟,而且适应辣椒、白菜、韭菜、马铃薯等蔬菜生长。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好气候土壤优势、集镇与城区只有16公里的区位优势,抢抓今年兴义市许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相继开工的机遇,围绕种植业和养殖业做文章。实施辣椒、白菜、韭菜、马铃薯等蔬菜种植,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走基地化、规模化、科学化之路。重视养猪、养牛、养羊、养鸡等传统产业。 ——增加科技含量,打造优质雪梨品牌。白碗窑镇现有以雪梨为主的万余亩水果基地,进一步加强管理,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量,拓展市场,争取深加工项目,逐步打造“兴义优质雪梨”品牌。 ——加强党建扶贫,着力改善民生。一是实施党建“8521”扶贫工程,即党镇正职领导每人联系2户致富前列户、3户贫困党员、3户计生贫困户;副科级党镇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户致富前列户、2户贫困党员、2户计生贫困户;一般党员联系1户贫困党员,1户计生贫困户;不是党员的镇直干部联系1户计生贫困户。二是采取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帮、扶、促、带”的富民举措。“帮”,对特别贫困、没有发展基础的群众,争取项目支持,奠定发展基础,树立脱贫致富信心;“扶”,对一般贫困、有一定发展基础的群众,帮助其想办法、找出路,引导发展,逐步摆脱贫困;“促”,对有发展基础,但致富意识不强、发展方向不明确的一般群众,主动找他们交谈,增强致富和发展意识,要求他们致富、促使他们致富;“带”,对已经先富起的群众,引导他们更新观念,树立共同富裕的思想,带领其他群众一同致富。
三
白碗窑镇通过近20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实现16000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493.2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2年的569元提高到3775元,增长了近7倍,平均年增长200多元。2009年,白碗窑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万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与经济稳步发展。 白碗窑镇探索到的发展思路,是资源型乡镇如何发挥优势的科学发展之路,为资源型乡镇深入学习实践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作为兴义市三个党建示范镇之一和省、州、市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之一的白碗窑,面临新形势新发展,将会继续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发展的新思路,寻找发展的新出路,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