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金州在线 首页 全州资讯 金州要闻 查看内容

一个村支书的为民情怀

2009-3-30 11:01| 发布者: 网站编辑| 查看: 1240| 评论: 0

——记鲁布格镇中寨村村支书毛永胜

  他出生于新土界村一个少数民族贫困家庭,1984年至1987年,被任命为新土界村副主任、统计员,1987年3月至1989年9月为代理主任,1989年9月至1999年1月任村主任,1999年1月至2008年6月任新土界村村支书。2008年7月9日,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鲁布格镇跨村调任为中寨村村支书,至今已在村干部任上干了25年。
  
  他就是共产党员、鲁布格镇中寨村村支书毛永胜。

村干部的为民情怀

  新土界村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山区村寨,村级整合前共有412户,少数民族39户,1988年以前生活极为贫困。1984年,时年16岁刚刚担任村副主任、统计员不久的毛永胜第一次下到一个少数民族村寨办事,饥肠辘辘的他到农户家里找饭吃,连续走了几家农户,都没找到用大米或玉米做的饭。当地少数民族农户以芭蕉芋作为主要口粮,只能用煮芭蕉芋来招待他。吃着老乡给他的煮芭蕉芋,毛永胜满含热泪。他没有想到当地群众的生活会这样苦,群众艰苦的生活条件深深触动了他,使他心里埋下了要为改变山区落后面貌而奋斗的决心。
  
  要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首先要解决群众的吃粮问题,调动起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要发展生产,首先要解决无钱作生产投资的问题。毛永胜不仅拿出自己的钱,还通过朋友转借或信用贷款的方式筹钱借给生产投资有困难的农户买化肥和种子,将自己经营的饲料赊给农户鼓励发展养殖,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掌握特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通过民政渠道和寻求相关单位支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自己借出的钱、赊出的物不计利息、利润。他前前后后借给本村少数民族农户的钱共20万元,平均每户5000元。为改变土地瘠薄歉收的面貌,他带领本村农户进行了改田改地工作,用一年的时间控制过渡开垦和过度放牧,发动村民人工造林进行生态建设,绿化荒山20亩,造林3000亩,使全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0%。通过改变生产环境、提高粮食单产的方式于1988年解决了村民的吃粮问题。为避免因人口增多而返贫,他深入农户作耐心细致的计生宣传,配合村里搞好计生工作,通过电影晚会等方式进行计生宣传,推广科技种植,发动计生流动人员回村发展生产和养殖,动员村支书的儿子去做计生手术,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从1984年至1994年,通过10年的努力,使新土界村的计生工作走上了正常开展的轨道。

老党员的富民情怀

  1987年,新土界村一户农户发生火灾,因为无电抽水灭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家农户的财产化为灰烬。这件事促使毛永胜思考并总结出了“要使村民能致富,必须拉通水、电、路”的思路。结合实际,新土界村最缺的是电和路。他发动3个组的400多村民每户集资80元,协调邻近的一个乡支持了11根电杆、一台废旧变压器,争取得到鲁布格电站支持了50多对瓷瓶,发动群众叠,用废旧铁水管加工了96根电杆,准备了3个月,用5天的时间架好了通往朝南山、观音岩、夫马地三个组全长7公里的高压线路。施工过程中由毛永胜家里为技术人员无偿提供伙食。2002年至2003年,由每户集资180元,兴义市公安局捐资12万元对大水井、龙滩等5个村民组进行了农网改造,实现了组组通电,家家用上了家用电器。目前,全村仅有一个村民组未达到农网改造标准。
  
  1999年9月,新土界村启动了老场坝至观音岩、下发玉至朝南山两条通组公路的建设,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8000元、镇内每村村干捐资100元,由受益群众投工投劳对这两条通组路进行建设。公路修建过程中发动群众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一直坚持开工至腊月二十六,次年正月十二又接着干,群众投工投劳折资40万元。在遇到最高最大最陡的一座山崖时,晚上点着汽灯加班加点干,群众腰绑绳索攀上石崖打炮眼和开凿,终于啃下了这段“硬骨头”。到2001年3月,两条通组路全部建成,通路里程11公里。修路时又苦又累又危险,但毛永胜还是要求村民坚持通组路的建设。春节期间一位村民对他说:“毛支书,我想平平安安过个年,求求你让我回家过年!”听到这样的话,他才决定放假让群众回家过节。他要求群众拼命修路的做法遭到了部分村民的辱骂,给了他“毛二冲”的绰号,使他感到思想压力大,精神负担重,但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要为山村的未来和发展负责,他默默承受了下来,最终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赞扬、肯定和认可,部分辱骂他的村民也渐渐理解了他。他说:“村民的赞誉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1997年,村里配合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建成水窖384口、水池2口,建成烟水工程水窖158口、水池1口,一次性建成沼气池110口,陆续建成169口。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去年,村里实现了组组通路,50%的农户建起了通户路。毛永胜鼓励村民靠路建房,使村民享受到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引导致富方面。1992年起,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烤烟种植,与政府签订烤烟种植合同,由政府以有偿投入和有偿服务的方式协调解决种烟资金,解决了320户农户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年贷款额15至30万元,1993年全村发展烤烟种植面积1100亩,种烟农户全部脱贫;抓住鲁布格电站建设和南昆铁路建设的契机,培训村民使村民掌握打钻技术后到工地上打工,输出有技术的劳务人员300余人,就业收入使这些人员的生活实现了富裕,率先在村里建起了楼房;2002年起,抓住小田坝电站在村里建设的契机,与投资方和承包方签订协议,在同工同酬的条件下,电站优先招收村民为施工工人,仅此一项就为村民创收1100万元,通过相关补偿,村里在2004年还清了外债。富裕后的村民建起了近6000间漂亮的房屋。

“跨村任职”的帮扶情怀

  中寨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寨,是鲁布格镇各行政村中国土面积和贫困面最大的一个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属省级一类贫困村。2008年7月9日,毛永胜被鲁布格镇由新土界村村支书跨村调任为中寨村村支书。为不辜负党委、政府对他的信任,上任伊始,他就开始谋划中寨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
  
  毛永胜说,去年,村里在鲁毗彝园建起了由村里合资、控股的酒发山庄,启动了村里的第一个经济实体,通过建设以期一两年实现经济效益,以此来积累村级公益基金;启动中寨村养殖场、点建设,投资2万元发展30头母猪养殖,通过“滚雪球”效应逐渐壮大养殖规模,为村民发展养殖提供技术和种猪服务,由村级承担市场风险,鼓励村民通过规模养殖致富,让村民受惠,建初期养12头肉牛的循环养殖场,并逐渐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各种措施解决资金来源和养殖风险问题,引导村民发展养殖;大力开展以水、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由村级投资3万元,镇里匹配10多万元,由群众投工投劳进行了全长24公里的通村通组路建设,计划于今年4月初启动昌坝组通组路硬化工程,对村里原有硬化路长278米的路段按高质量进行了改造,多方筹资对800米通村路进行硬化,力争使大堡组1.32公里道路硬化定期完工;鼓励自主创业和外地企业到村里发展,大力完善相关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今年,村里正加紧对44户危房进行改造。
  
  毛永胜对发展壮大中寨村的集体经济充满了信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