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万乡抓生态建设促群众增收 车在重峦叠嶂的群山中穿行,莽莽群山显出无限生机,一株株桉树像一簇簇指向苍天的箭杆,笔直向上,高俊挺拔;罗汉松、马尾松经过寒冬的考验,叶子绿得发亮,显得更加挺直,风吹过,松涛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板栗树的枝头,绽出了新芽。走进洛万乡,一幅生机勃勃的绿色画卷就徐徐展现在你的眼前。 抓林改 掀起营林高潮 去年,全市集体林权改革工作启动后,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林改这个中心,坚持以“落实还权让利”为核心,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改革方针,严格按照“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的要求落实各项林改政策。在工作中严把“三关”,一是技术操作关。多次举办林改业务培训班,对乡镇主管领导、村组负责人、派出工作组成员、技术员进行专门培训,使林改工作人员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林改政策、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二是张榜公示关。严格执行三榜公示制度,特别是坚持发证前公示,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坚决杜绝假改假分。三是“机、表、图、地”一致关。要求各村组负责林改包村干部认真做好核对工作,对林权登记表等材料,须经乡镇包村工作组、乡镇林改办、派出技术组和乡镇政府审核,并报市林改办审批,审核人员在申请发证表上签字盖章,真正做到“机、表、图、地”一致。举全乡之力抓林改工作,完成全乡16万余亩的林改工作任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群众吃了定心丸,提高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林地由过去“我们的”变成了“我的”,产权明晰后,老百姓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出现了争苗造林的局面,造林的质量和数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去年全乡群众育苗120余亩,累计产苗450余万株,社会造林6500余亩,完成桉树种植补植补造2100亩、移民后期生产扶持项目4500亩。 重管理 巩固造林成果 在确保当年造林质量的同时抓抚育管理,巩固往年造林成果。洛万乡先后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项目,由于面积大,林业部门的技术力量相对较弱,致使往年造林处于一种管理跟不上的状态,个别村组小班甚至出现“年年栽树不见树”的现象。为改变这一局面,2008年洛万乡在新造林项目不多的情况下,将营林的重点转向后续管理上,努力做好退耕还林抚育管理工作,对全乡2002年、2003年和2005年3个年度的退耕还林造林面积进行了全面清查验收。对抚育不到位,存活率达不到85%的造林小班进行补植补造,并做好技术指导和造林质量检查,对达不到验收标准的一律不予兑现国家相关补助;认真开展2008年度退耕还林自查工作。对自查中一部分地块成活率低,保存率达不到要求、抚育管护不到位的问题,通过开展抓抚育管理和细致的宣传,使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调动农户主动加强退耕还林的投入与管理,巩固了造林成果。 强保护 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 实现森林覆盖率的增长,提高林分质量,造林是重点,但关键还在保护上。洛万乡切实做好林政资源管理这篇文章,认真落实“严管林”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的安全。坚持木材采伐限额管理。始终做到实行木材采伐指标公开公正,严格木材审批程序和招投标制度,认真做好“伐前设计、伐中监督、伐后验收”工作。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实行专人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年采伐林木(自用材)140立方米,占计划任务数的80%,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监测。群众的林地保护意识明显提高,林地管理得到了加强和规范,辖区内未出现林地征占用。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建立乡片村三级护林网络,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强化火源管理建立健全防火组织机构。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单位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制定下发森林防火应急预案,明确责任,落实经费,完善扑火工具、交通、通信等相关配套设施,确保工作有序进行。乡、村、组、户一律实行挂点包片负责制,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充分利用标语、广播、公告、发放森林防火通知书、召开群众会议、设立防火标牌等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防火扑火知识,组建民兵义务扑火队伍并加强培训,增强全民防火意识,通过采取“严管林”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的安全,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蓄积稳步提升。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