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舞者和站立舞者在表演混合舞蹈。本报记者 王申 摄 本报讯 (记者吴鹏)激情的拉丁舞曲响起,8对舞者携手“走”到体育馆中央,与其他舞蹈比赛不同的是,每一对舞者中,都有一位是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昨日,中国残疾人轮椅舞蹈队的14名选手,首次亮相国际赛场,其中7人是肢残人士。 配对仅三个月获世界第三 昨天一早,来自山西的陈思就开始化妆,涂上黑色的眼影,换上水蓝色的拉丁舞蹈服,再过一会儿,她要和舞伴儿孙昊一起,走上2009年HKWDSA杯北京国际轮椅舞蹈公开赛的赛场。 12岁时,陈思因为车祸下肢致残,去年12月,她开始接触轮椅拉丁舞,在昨天的比赛中,仅配对三个月的陈思和孙昊获得了混和舞蹈拉丁舞三项比赛的第三名。 残奥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7名残疾人都是从去年12月首次举办的全国轮椅舞蹈培训班中选拔出来的,在此之前,他们几乎都没有舞蹈基础。3月10日,这些轮椅舞蹈选手在中国残奥管理中心,开始为期12天的集训。 希望用舞蹈为残疾人“相亲” 比赛期间,中国残联群体部原部长田宝玉一直站在场边,还找来专业人士给比赛录像。 田宝玉说,残疾人和健全人一起跳舞,不仅能促进“残健融合”,“还能让更多的残疾人走进社会,这种奔放的舞蹈,能让他们不再害羞,甚至我还希望能通过舞蹈给残疾人搭建相亲的平台。” ■ 故事 “直起腰”成训练中最难的事 张仲和易丹丹是昨天比赛中,惟一的一对北京籍选手。一次偶然的机会,舞蹈教练看上了张仲出色的控制轮椅能力,他由此加入到轮椅舞蹈队的集训中。 提起训练,正在谈笑的张仲突然涌出了眼泪,让这名45岁的男人觉得最“痛苦”的,不是集训时的摔跤,竟是健全人认为最平常不过的“直起腰”。 对下肢残障人士,腰部一般都因受伤用不上力,“但是作为舞者,一定要直起腰,挺起胸。这样才有了气势。”专业教练出身的易丹丹说。 集训每天8个小时,张仲要把腰立得直直的,不仅这样,拉丁舞中的轮椅旋转等很多动作,都需要靠腰部的力量来完成,“回到家里,我的腰都跟断了一样。”说这些话时,张仲眼里还有泪水。 ■ 背景 轮椅舞蹈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轮椅舞蹈出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目前流行于40个国家和地区的残疾人中。轮椅舞蹈主要包括独舞(一名坐轮椅的人)、混合舞蹈(一名健全人和一名坐轮椅的人)、双人舞蹈(两名坐轮椅的人)和集体舞(多名健全人和坐轮椅的人)四种形式。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