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金州在线 首页 全州资讯 金州要闻 查看内容

陈敏在州委党校村常务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2008-9-7 15:36| 发布者: 网站编辑| 查看: 2051| 评论: 1

尊敬的各位学员: 

很高兴能够有机会与大家一起来进行学习和交流。首先,我代表州委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一、举办这次村级常务干部培训班的目的 

这次州委州政府在州委党校分12期对全州1097个村的近5000名村常务干部进行培训,主要是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去年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并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的发展勾画了宏伟的蓝图。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一项政治任务。二是目前我州正处于扶贫攻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和关键阶段,大规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至关重要。三是根据形势的发展,全州从2048个村整合为1097个村,组建了新的村级领导班子,需要进行学习和培训。四是今年省委决定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堡垒,把基层干部培养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模范。 

基于这几方面的原因,州委决定,在州委党校举行村常务干部培训班。我觉得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关键就是大家能不能和老师一道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州委安排、布置的这项光荣任务;能不能通过培训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能不能通过培训在思想认识上、在工作方法上、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上有所提高。如果达到这个目的,这次培训将意义重大。这就是州委州政府举办这次培训班的目的所在。 

二、正确认识当前我州农业农村工作的客观形势,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积极推动脱贫农业向致富农业转变 

首先我想通过一些数据来看问题,特别是通过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我州“三农”工作的实际,进一步加深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进一步克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2007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2116元,比2006年增加230元,增长了12.2%。看起来增长了 230元,增长的绝对值和增加的幅度都不小。但是相对于全省平均水平来说,我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92%)比2006年(95%)下降了3个百分点;对全国来讲,我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占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51%)比2006年(52.6%)下降了1.6个百分点。所以我们自己同自己比有较大提高,但在全国、全省各地都在竞相发展的情况下,我们的发展仍处于相对低水平发展的状态。我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物价上涨因素;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农特产品的物价上涨,应该给农民带来实惠,但在我们刚刚解决温饱地区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大米价格从1.2 /斤涨到1.65 /斤,看起来每斤增长了0.45元,但我们仅仅够吃,没有形成商品,没有卖出去,没有形成钱装进农民的口袋里。涨价得实惠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同样,生猪从4.5 /斤涨到8 /,上涨了3.5元,但我州的生猪多数是农民自己消费,没有卖出去,涨得再多,也没有形成钱装进农民的钱包里。产品自产自销,没有商品量,算帐有,但没有形成钱,没有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反过来,有些东西特别是化肥、农药等生产生活资料的涨价,反而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所以,看起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230元,但农民付出的可能会更多,负担可能会更重。这就是贫困落后地区为什么与发达地区差距会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商品量太少,有产品没有商品,自产自销,所以在每次涨价过程中,贫困落后地区的生活水平反而往下降。而发达地区在每次涨价过程中,因为有商品卖出去,收入增长幅度很大。贫困地区要摆脱贫困,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发展商品经济。 

再来看一下我们有没有创造一定量商品的条件和基础。我认为是有的。一是我州人均田土少(人均0.76亩),但目前冬闲田土多,复种指数低。四川人均田土少,但四川人均田土超过1亩,而且冬天没有一块闲田闲土;山东人均田土超过3亩,冬天也没有一块闲田闲土;我州人均田土是0.76亩,但冬天是大片大片的闲田闲土,存在人均田土少、冬季闲田闲土多、复种指数低的客观状况。二是种植水平低。特别是冬天这一季因为土地闲置基本是白白浪费掉了。三是劳动力问题。现在有人总讲农村劳动力不够。全州乡村劳动力共有119万,出去打工的有45万,还有70多万劳动力。加上我州普遍存在的冬闲田土和闲劳动力“两闲”问题。劳动力应该是足够的。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两条,一是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二是抓老百姓增收问题。如果我们抓好冬季农业,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种植水平,充分用好现有的劳动力,那么发展商品生产、推动增收致富是有条件和基础的。 

近年来,在扶贫开发推动农民增收过程中,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了几种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大力发展种草养畜的“晴隆模式”。我州荒山荒坡比较多,宜草宜林的荒山荒坡大概是550万亩,全州乡村人口大概有260万人左右,人均2亩。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客观状况,基本上是只有靠山吃山。而宜草宜林的荒山荒坡这块资源能不能充分利用,对推动农民增收非常关键。现在省里支持我州不仅在晴隆,还在普安、兴仁、册亨、望谟等县推广“晴隆模式”,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从实践证明有几个好处,一是种草可以固土。我州降雨量从1100毫米到1600毫米,要到5月份左右才来雨水,到9月份以后又基本无雨了,从5月到9月,集中要降1100-1600毫米的雨水,土地冲刷流失严重。我州石漠化面积占全州面积29.2%,这和集中降雨是有很大关系的。荒山荒坡种草,起码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我州有些地方把包谷种到山顶,一下雨,一株包谷就冲走一块泥,明年再种再冲走,估计冲上十年、二十年,再也没有土可以种了。如果种草、种茶叶等,起码可以固土,把土留给子孙后代。二是种草可以养畜。只要把0.5亩口粮田种好,保证吃饭是没有问题的,剩下田(土、坡)就可以搞多种经营,搞商品经济。种草养畜的模式也是商品生产的模式,农民养羊,是不会自己吃的,是要卖出去的,这就是商品。我在兴仁民建乡战马田村调研,看到那里种草养畜就比较有水平。二是大力发展“顶坛模式”和“坪上模式”。“顶坛模式”和“坪上模式”就是在石漠化地区发展花椒种植、金银花种植的模式,既固土又有收益。喀斯特山区种花椒每亩大概收入1000-2000元,有的甚至达到3000元,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有效地将石漠化治理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三是低热河谷发展蔬菜种植的“者楼模式”。册亨者楼镇发展早熟蔬菜种植,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羊场村的岑支书告诉我,平均每亩蔬菜能收入5000元。种这么多菜不可能自己吃,种的菜肯定是商品。衡量村里富不富,关键要看村里的产品中商品量是多少。所以在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中,村常务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商品经济的意识。作为党员带头致富必须要发展商品经济;作为支部带领群众致富也一定要发展商品经济。 

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个问题就是计划生育。比如,两个人结婚,两个人收入是5000元,可以算是小康之家。婚后生育一个小孩,马上由人均2500元变成了人均1700元左右;如果有两孩,就由人均2500元变成了人均1250元左右。本来两个人是已经脱贫了,基本致富了,但由于生育了三个小孩,就把五个人都变成了贫困人口了。减少了两个脱贫人口,增加了五个返贫人口。所以,计划生育工作对农民增收致富非常重要。计划生育工作非常难,主要是因为观念问题和保障问题,目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养儿防老观念仍然较重。还有就是计划生育工作要得罪人,所以村常务干部的任务很重,压力很大,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我们村干部,共同把工作搞好。 

三、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和村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 

一是大力加强整合换届后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全州从2048个村整合为1097个村,有的是原来的2个村合并为1个村,有的是原来的3个村并为1个村,换届后新的领导班子要团结协作。只有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了,老百姓才能同心;如果领导班子不团结,就要出问题、出麻烦,所以村干部的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理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二是切实加强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在科技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方面向村干部倾斜。在晴隆光照镇东方红村,动员老百姓科学规模化种植西红柿,老百姓怕担风险,镇党委政府实行“保底”风险担保,这样农民就敢大胆种。实践证明,收成远远超过了“保底”,但如果没有当初的风险担保,农民可能到现在都不敢种。所以,在实行科技示范推广风险担保时,应该首先向村干部倾斜。只有这样,村干部才敢带头,只有村干部带头,群众才能跟着走。在技术培训方面,村干部在带头致富时缺少什么技术,要向党委政府提出来,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帮,缺什么就补什么、帮什么。今后我们在推行良种良法时,要在村干部中带头推广;缺少技术时,要首先帮助村干部培训,首先让技术人员到村干部家来指导,村干部掌握这门技术后,才有带头致富的本领,才能带领群众致富。 

三是坚持办事公开,切实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明确农村中哪些问题是政府应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农民自身要解决的。属于政府应该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好。一是农村低保问题。去年我州农村低保人群是217000人,实行应保尽保。二是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农村合作医疗从50元提高到了100元,国家补助80元,今年全州参合率达91%。农民虽然参合了,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缺乏医疗技术人员、村级卫生室不健全等问题,农民要走很远的路去看病,路费比医疗费还贵,这就是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村常务干部要切实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清楚哪些国家的政策没有兑现给农民,帮助农民积极反映,协调解决,这样村常务干部在农民群众中才有威信。同时,要坚持村务公开。村干部在农村的威信高不高,很关键一条就是“公”不“公”,办事公开,处事公道,这是我们村干部有无长期威信的关键所在。 

四是坚持以“五个培育”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在推动群众脱贫致富中,州委、州政府明确提出了以“五个培育”为载体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工作思路。一是培育一批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有了龙头企业,农产品有了下游产品,农民的收入才能有保障。如兴义市万屯镇在宁波的帮助支持下种植杨梅,刚开始时一斤5元,当几千亩、上万亩挂果时,每斤就不能卖5元了。开始挂果上市是小批量的时候,价格很高,大家跟着搞,但没有农产品下游加工的企业,种植越多规模越大问题就会慢慢出现。乡(镇)、村干部要帮助农民促销,只有销路好才能价格好,才能保护群众种植(养殖)的生产积极性。所以我们一定要培育龙头企业,有了龙头企业,农民才有保障。同时,在发展龙头企业的上游产品即农产品原料生产时,一定要看“比较效益”,要考虑到农民的收入。如果一亩一般的田土能有1500元的收入,可以大量地动员农民种养;如果一亩比较好的的田土能有2000元的收入,可以放心让农民种养;如果一亩能收入3000元,就大胆让农民种养。我举一个例子,我州地理条件等比较适合种“麻风树”,但为什么“麻风树”发展不起来,关键就是“比较效益”差。麻风果1/公斤,一亩种得好产量500公斤,每亩400-500元产值农民谁也不愿种,所以发展不起来。农民是讲实惠讲“比较效益”的。二是着力培育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要下决心把全州5000名村常务干部都培养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三是培育“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要建好“有形市场”,同时通过网络、短信等“无形市场”把产品信息、产品价格上网去推销。四是培育一大批经济合作中介组织。五是培育适合本地种植养殖加工,又顺应市场的农特商品生产基地。“五个培育”是各级党委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必须要抓实抓好。 

今年是全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全部战斗力所在,把基层组织搞好了,基层就牢固了;把基层干部培训好了,根基就牢固了。所以州委州政府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高度重视的,对我们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所做的工作是非常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州委州政府对大家在一线、在基层辛勤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