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一生有几个13年?一位普通的农妇将自己13年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一条216米长的穿山隧道,她就是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邓迎香。 11月24日,从北京载誉归来的邓迎香满怀激动地说:“带着这枚沉甸甸的奖章,我将立足新起点,在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发展上做文章,不断为贵州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邓迎香生活在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那里地处贵州南部的深石山区,祖祖辈辈居住在崇山峻岭中一个又一个“天坑式”的窝凼里。孩子上学天不亮就出门,翻山越岭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4公里外学校,生活物资全靠人工肩挑背驮。 1999年,有村民发现一个溶洞,溶洞另一头连接山外。村委会副主任李德龙突发奇想:“能不能打通溶洞,和山外连接起来?” 说干就干。在李德龙的号召下,麻怀村翁井组27户村民率先行动,自发组织凿石挖洞。邓迎香第一批加入“挖洞大军”。 这条200多米的通山隧道修得尤为艰辛,村民趴在洞中,用锄头一点点地凿开岩石、泥块,再一筐筐抬出洞外,挖了一年多,终于挖通了一个小孔。从此以后,邓迎香的心便牵挂在这个隧道上,筹到一点资金,就动员村民去挖一点,隧道渐渐地从弯腰可以通行扩展到摩托车、马车能够通过。 2010年国庆过后的一天,邓迎香对李德龙说:“一定要把隧洞再打高、再打宽,像真正的隧道一样,能通汽车。”“你是痴人说梦吧?”李德龙被妻子的想法吓了一跳。她坚定地说:“不只是说,我还要做呢!”邓迎香一个人扛着锄头走进隧道。很快,李德龙成了她的助手,20多户村民也再次参与进来…… 邓迎香和村民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感动了很多人。在县、乡、村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2011年夏天,一条宽度3.9至5米,高度3.5至5米,能够通过载重10吨农用车的216米穿山隧道正式通车。 “麻怀隧道”的贯通,让麻怀村以及邻近田坝、甲哨等村6个村民组数千名群众圆了通达山外的梦想,掀起了脱贫致富、建设家园的热潮。 2016年,邓迎香办起村里第一个专业合作社,带动常年在外打工的240多人回乡创业抱团发展。 2017年以来,麻怀村创办了迎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迎香”品牌,通过“三变”改革引村民入股,开始推进“山上栽果树、田里种稻菜、家里养黑猪、棚里种植鲜香菇、房前屋后养鹌鹑”等乡村产业,并借助距离“中国天眼”只有7公里的地理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今天的麻怀村,水泥路修到自然寨,路灯点亮了村里人的生活,家家户户喝上了自来水。9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新房,全村153户有53部小轿车。有23个孩子考上了大学,村里还新建了农家乐和文化活动场所,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以邓迎香为代表的村支两委带领下,麻怀村人正饱满的热情,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致富路上阔步前行。(来源:贵州日报 记者 金艾 樊园芳)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