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贫困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弱、内生动力不强,大多劳动力因照顾病人或老人、小孩等不愿外出务工的实际,修文县始终抓牢“五个精准”开展就业服务,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保障,促进就业脱贫。截止10月30日,全县共有建档立卡劳动力1255户2388人,已就业2235人,就业率为93.59%;易地搬迁劳动力家庭366户637人,已就业609人,就业率为95.6%;共有边缘户劳动力家庭28户36人,已就业35人,就业率97.22%。实现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一户一人”以上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一户一档”精准服务。全面开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劳动力核查,入户走访,调查核实建档立卡和易地搬迁户劳动力情况,建立建档立卡和易地搬迁劳动力“一户一档”两个档案,切实掌握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劳动力情况,摸清文化程度、就业意愿、培训意愿、就业情况等信息,分别录入系统实行动态管理,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累计建立“一户一档”1618册,其中易地搬迁户就业档案359册。 “跟踪服务”精准推荐。为切实解决建档立卡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问题,在易地搬迁户入住前后,收集县域辖区内适应贫困劳动力就业特点的保安、保洁、普工等各类就业岗位,分别在乡镇和县城、搬迁安置点组织开展“易地搬迁和建档立卡专场招聘会”,累计开展“专场招聘会”8场,其中易地搬迁点6场,共收集提供岗位4000余个。乡镇(街道)采取入户送岗位的方式,“点对点”“一对一”进行推送,精准推荐就业,制定了就业扶贫监测制度,每月对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开展就业服务。 “四个一批”精准保障。动员务工转移一批,通过组织招聘会、人力资源公司推介、邻里互助互带等输出就业,截止2020年10月30日,建档立卡和易地搬迁劳动力到省外务工356人,省内县外务工574人,县内企业务工2336人。产业革命吸纳一批,大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通过种、养殖等产业扶持和农业园区、产业协会带动务工等方式,解决508名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单位包保解决一批,通过县属各部门、乡镇(社区)、平台公司包保,帮助185名建档立卡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开发岗位兜底一批,累计开发值守、保洁、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美丽乡村和农村环境整治等公益性专岗解决514名建档立卡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 “扶贫车间”精准帮扶。针对残疾人、老人或家有残疾人、小孩照顾无法外出就业人员的生计问题,引入外包八宝粥盖组装加工车间、茅台酒手提袋加工车间、服装制造等4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建立扶贫车间,累积解决129余名搬迁群众居家就业,其中累计解决劳动力就业87人。 “就业政策”精准兜底。通过落实就业扶贫政策,提高贫困劳动力收入,落实一次性求职补贴73人,发放补贴47000元;落实就业扶贫援助补贴(乡村公益性岗位)350人,每人每月补助400元;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培训期间每人每天40元生活费补助818人,发放补贴479000元;在扶贫车间开展以工代训44人,发放培训补贴58773.91元。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